一生清廉话王杰
王杰(1725-1805),字伟人,陕西韩城人,清朝状元、名臣,官至内阁学士。在朝40余年,忠清劲直,老成端谨,不结党营私,不趋炎附势。嘉庆十年(1805)去世,享年81岁,追赠为太子太师,谥“文端”。
王杰8岁丧父,家境贫寒,但其自幼聪明好学,青年时期陕西会考第一,赴京城高考,以探花第三名进呈乾隆殿试。乾隆见王杰字迹(书法)工整清秀,便把他拔为第一,成为清朝开国第一名陕西状元。
王杰刚正不阿,性格耿直,在上书房任总师傅时,教皇子颙琰读书,严加教训,做错事被罚跪罚站。一次,乾隆碰见皇子被罚跪,即令站起,对王杰说:“你教了他之后是天子,他不让你教也是要当天子的,这难道不是君臣之道吗?”王杰义正词严地说:“教育之后,便是尧舜一样的君主,不教育便会变成桀纣一样的昏君,这是为师之道。”体现了他耿直刚正不媚上、敢于直言的性格。
王杰是一名难得的廉洁清官,在与奸贪之臣和珅的斗争中表现出刚正不阿的品质,他经常与和珅在朝中争得面红耳赤。一次,和珅拿出一幅水墨画,请王杰观赏,王杰一语双关:“贪图财利的风气,居然到了这个地步。”和珅无言以对,悻悻离开。和珅为了讨好他,在议政后拉着他的手,开玩笑说:“状元宰相的手果然好。”王杰说:“这手只会做状元宰相,不会要钱,有什么好?” 和珅千方百计报复他,听说王杰在家乡盖有“三王府”“四王府”,顾不得弄清原委,匆匆跑去告御状。乾隆虽未全信,但也没有不信,密令亲信到陕西韩城实地调查。那人来王家一看,竟是“湫隘如寒士”,问起“三王府”“四王府”是怎么回事,才知道这是当地人就其姓氏及排行,作为一种开玩笑的称呼。那人回京以实密奏,乾隆不禁哈哈大笑,特诏王杰、和珅进宫,对王杰说:“你作为宰相,家宅太简陋了。”随即赏银3000两修缮。王杰不知是怎么一回事,但他还是谢绝了乾隆的美意。现在有些清宫戏,张冠李戴,说刘墉如何与和珅斗争。其实,与和珅斗争的主要人物是刚正不阿的王杰。王杰疾恶如仇,耿直清介,他与和珅共事多年,不与之同流,多次指责、揭露和珅的丑恶面目。尽管和珅位居首辅,但乾隆却非常信任王杰,即便和珅对王杰恨得咬牙切齿,但也拿他没办法。《清史稿》说:“杰体不逾中人,和蔼近情,而持守刚正,历事两朝,以忠直结主知。嘉庆亲政时,任为首辅。”《清代翰林传略》说:“遇事无不委曲陈奏,与权臣和珅相对抗。历事两朝,忠直得宠。”像王杰这样的清官,连经常跟他作对的大贪官和珅也暗暗佩服。和珅临死前,叫儿子别学自己,要学王杰,做个好官。再恶的人,临死之前,其言也善。
王杰生性刚直,清正廉明,一身正气,做官期间,铁面无私,秉公执法。嘉庆即位后,宣布和珅二十大罪状,按照和珅所犯罪行,判处死刑,没收家产。面对如此的审判结果,朝中大小官员瞠目结舌。王杰参与了和珅一案的审理,查明和珅贪污纳贿的种种罪状。清政府年税收银7000余万两,而和珅家产折银竞达8亿余两,相当于朝140廷十余年税收的总和。案毕,嘉庆责令和珅自杀。在反大贪官和珅的斗争中,王杰起了重要作用。
嘉庆在位前后,川、陕、豫、楚土地兼并和剥削十分严重,百姓生活困苦不堪,豫、陕、川暴发了白莲教起义,清军派兵围剿,久不能平。王杰当时因病在家疗养,他上书嘉庆,主张实行怀柔政策,优待归顺的起义群众。他认为起义的根源在于地方吏治黑暗、官逼民反所造成,因此主张用募兵的方法把乡勇和起义人员改编为正规军队。嘉庆照办,动乱顺利平息。
王杰年老体衰,辞职还乡。临行前,他还上书嘉庆解决政治上的腐败问题,提出通过吏治整顿,堵塞国家财政漏洞。嘉庆赐给他一把乾隆的手杖和诗两首,以表尊敬和器重。嘉庆九年(1804),王杰八十大寿,巡抚方维甸专程带着皇帝的贺诗、题匾及赐给王杰的珍宝等到韩城登门祝贺。王杰次年赴京答谢。不久,在京去世,葬在故乡韩城市的柿谷坡上。
王杰十分清正廉洁,他的一位得意门生调任回京,正好遇上他过生日,门生带上白银数百两,前去贺寿。师生久别重逢,自然是分外高兴。但王杰发现礼金后严厉批评了门生,说:“你还记得我当年是怎么教导你的吗?我若是收下你的礼金,等于我自己打自己的脸。今后再不要发生这样的事情了。”门生非常感动,让人将银子取了回去。
王杰对子女要求很严格,儿子王堉时聪颖好学,谦逊厚道。王杰的同僚都非常喜欢他,希望他能早日金榜题名。王杰却认为儿子太过豪爽,而且贪杯,进官场恐怕会后患无穷,自己身居要职,儿子若是参加考试,势必招致同僚的照顾。所以每届科考,王杰都预先通知主考官不要让他考中。他警告考官说:“谁荐中吾子者,吾将劾之。”这要放在现代有些人眼中是无论如何也想不通的事。朝中有人,不用说考试,就是不考也能当官。王杰有四个儿子,没有一人通过他的人脉进入仕途。王杰经常教育子孙说:“入仕则正途可也,不以宰相子孙喧耀于人。”因此,王杰的几个儿子似乎都没有什么“出息”,只有一个叫王笃的孙子通过自己的努力,从县试、府试、乡试、殿试,于道光六年(1826)中二甲21名进士,进入仕途。其任内曾协助林则徐虎门销烟,深得道光皇帝赞许,后官至山东巡抚。
王杰生性淡泊,生活俭朴。他如果办私事出门,从来不坐官轿,自己骑一匹马带上一个仆人,与普通百姓没什么两样。他待人接物,性情友善,和蔼可亲,不摆官架,没有官气。他说:“我虽宰辅,亦常人也。”他严于律己,不苟私情,不以权谋私,深得嘉庆厚爱。嘉庆非常敬重他,每逢大事,定要征求他的意见。王杰祠内一副对联是对王杰一生最好的评价“文见长,清风两袖,不畏权贵;端品高,直道一身,敢斥邪恶。”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贪官多多,清官寥寥。做官不易,做清官更难。官场如戏,人生如梦,唯有道义可以传世而不朽。真正能悟透的人,又有多少?王杰死后,葬于家乡。韩城市博物馆内陈列有《状元王杰生平展》,还收藏着乾隆赐给王杰的“赞元锡嘏”和“福绥燕喜”匾额两方,以及王杰的墓碑一通、墓志盖一块。当年盗王杰墓的盗贼一定十分后悔,因为“清风两袖”之人,又会有什么陪葬之物呢?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文联杨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