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文游蒲城之''蒲城南庙''

2025-04-28 15:13:55 573

图片


文游蒲城(十二)

蒲城南庙

作者:张晓蓉

蒲城南庙
在儿时的记忆中,每次去大妈家都会经过一座古建筑,我婆告诉我它是关帝庙,也就是蒲城的南庙。我们蒲城县城内有南北两座关帝庙,分别位于城南和城北,所以俗称南庙北庙。如今,只剩下城南的关帝庙,也就是“蒲城南庙”,作为历史古迹而留存了下来,在它的周围,有关帝庙前巷、后巷,连村委会都被叫做关帝村委会,由此可见,关帝已做为一种标志,渗透在了关帝庙周围,同时也作为一种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蒲城人。由于历史的原因,北庙已随风飘逝在时光的隧道里,只有南庙还在默默的向人们讲述着那曾经的过往,那渐行渐远的人或事,人们来不及回味便已然成为了往事……

图片


图片

据资料显示,南北两庙均于1983年被公布为蒲城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帝庙 亦称蒲城南庙,位于东风街中段南侧的盐业公司院内,整体建筑坐北朝南,占地约527平方米,系祭祀关羽的庙堂。如今,只剩下前殿和正殿,两殿以天沟连为一体,坐落在巨大的台基上,被誉为“渭北第一大殿”。解放前,全县各村大都有关帝庙。城内有这两座关帝庙,一南一北遥相呼应,就像南塔和北塔,默默的对视。它们一高一低分处同一区域,南塔和南庙处在同一条纬线上,东西距离大约有六七百米长。北塔和北庙则是近邻,相距也就一二百米,北庙的原址就在今天中心广场的东边,北寺宋塔的北面,它是祭祀关羽,兼祭祀唐宪宗李纯,建期无考,本存大殿一座,后九十年代修建广场时拆除。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为县广播站所用,当时我同学的父亲在广播站工作,我们经常去广播站玩,那时古建筑之美便吸引着我。

图片

南庙,是祭祀关羽的庙宇,又称“武庙”。据清代《蒲城新志》载:武庙“在县治偏南。明嘉靖年间(1522~1566)改建,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知县李嗣沫重修围墙一百六十丈,大门三间,东西角门各一间,献殿五间,三楹券棚,后座殿五楹,东西庑wǔ各五间。社人轮流经理,每十余年必润一新。”今大殿为明三暗五,雄伟凝重,为元代建筑风格。因前门及东西角门拆除,现所开的北门原为后门,从后门处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庙宇的大殿后方。南庙今为蒲城盐库所占用。

图片

2023年4月27日我们俩人前去南庙参观,南庙大殿尚存,建筑风格为纯木制榫卯结构,建筑材料之间以榫头卯眼互相穿插衔接,直套斜穿,结构牢固精密而华美。榫卯是一种古老技艺,据说早在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新石器时代,古人就已开始使用榫卯技艺了。看着眼前榫卯结构形式的南庙,一榫一卯之间,一转一折之际,融合了我国传统力学、数学、美学和哲学的智慧,是中国古典木工艺的灵魂。看着眼前的一切,我们不仅为老祖宗留下的传统建筑方式而自豪,同时也为他们的智慧而折服,更觉得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图片

在南庙正殿的门口,放着两口大钟,虽然岁月的流逝已使它锈迹斑斑,但是依然可以从它依稀可辨的字里行间,窥见它曾经的繁华过往,如今它静静的斜躺在那,观殿前花开花落,听檐下风来雨往。

图片

据资料记载南庙曾为关羽、岳飞合祭之庙。据《民国二十四年县关岳庙调查表》载:“碑载溯及元朝初建,至明朝万历、崇祯以及清朝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各代均有重修增补,旧有关帝塑像一尊,新有关、岳牌位各一尊,及各朝忠武陪享牌位二十四尊。”2008年9月16日,南庙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

由于南庙现在没有正式对外开放,所以我们没有看到上面记载的庙内的情景,只能从门缝中,去远望殿中依稀的模样,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走进大殿,去参拜关帝、岳飞,让中华民族的武魂,世世代代护佑祖国的大地。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