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阅美之声 |经典名篇· 谈读书

2025-04-28 12:29:01 454

阅美之声 |经典名篇· 谈读书

 


经典名篇 · 第154
“阅读涵素养,经典润人生”。经过时间甄选流传至今的经典名篇意味隽永,它们是岁月洗礼的文化积淀,它们是历久弥新的人文价值,它们是熠熠生辉的思想观念,它们是坚如磐石的文化自信,它们承载着人类经久不衰的文化记忆,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阅美之声·经典名篇——用声音传播经典、用诵读品鉴经典。朋友们,请领略经典之美!

 

谈读书  培根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博采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需读其部分者,有只需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算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作者简介】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年),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思想家和科学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的第一部重要著作《随笔》最初发表于1597年,以后又逐年增补。该书文笔言简意赅、睿智夺目,包含许多洞察秋毫的经验之谈,其中不仅论及政治而且还探讨许多人生哲理。

 

【作品赏析】

 

社会文明进步,历史奔流不息,是物质丰盛,还是精神充盈? 阅读了培根的《谈读书》,不禁要思考一个问题,即读书的意义何在? 古人云:“开卷有益。”那么读书之所以重要,必定有其对个人之精神、社会之进步、人类之增益有大贡献的地方。

 

陶冶性情,感悟生命。“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读书的目的在于陶冶性情,增添光彩,获得才干。观之古代先贤,韦编三绝、囊萤映雪的读书精神,是一种不以功利为目的的纯粹境界。读书也许不能带来物质上的直接回报,但获得的是心灵的充盈和对人生的体察,熏陶的是健全心性和安身立命的治世情怀。正如白岩松所说:“读书可以体会到一种人生观,一种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不同的人对待读书的态度不同,在培根那里,读书与经验应相得益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还得靠观察进行体悟,获得书籍之外的对生命的种种认知。

 

享受阅读,启迪智慧。在培根笔下,读书不仅能引导人们探索学问,还能带给人们以阅读享受、智慧启迪。开卷有益的精神,正体现在阅读的“主动参与性”方面。人们只有发自内心去享受阅读的过程,才能真正做到思想与行动的融洽沟通,并且在这种沟通中真正获得感悟,启迪人生智慧。“读书补天然之不足。”培根认为人的种种缺陷,可以通过阅读来弥补,强调读书能够给人以智慧的启蒙,能够真正完善自我,使智慧得以提升。

 

精读细品,方法各异。多读书,读好书对个人的精神塑造和人生价值观念有重要的提升作用,如何读书也是一个应该思考的问题。读书的精读方法,也因人而异。如鲁迅先生读书是极为精深的,同时他又主张不要对自己的阅读范围作过狭的限制。又如秦牧在谈到读书时,主张采取牛和鲸的吃法,即“牛嚼”与“鲸吞”。凡此种种,均因自己独到的读书方法终成一家之言。此外,培根在《谈读书》中还主张读书需根据内容不同,采用“浅尝”“吞食”“咀嚼消化”的方法,不迷信作者,更不寻章摘句、以偏概全,而应推敲细思,敢于质疑。

 

培根的《谈读书》从读书的动机、方法、意义上都给予了读者很多独特的见解,这不仅是其本人的读书体会,也是值得后世读书人借鉴的精华之作。

 

诵读:王蓓,宝鸡市图书馆文化志愿者、阅读推广人,有声语言爱好者,宝鸡市图书馆“阅美剧社”成员。

制作:王蓓

 


来源:宝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