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诗的国度,也是茶的国度,在几千年的中国文学史中,与茶有着难以割舍的不解之缘。文人与茶之间,就如和酒一样,总有着说不尽的种种情缘。茶与饮茶行为,已经被文人墨客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茶在中国存在了几千年,品茶抒情,寄情于茶的诗句数不胜数。在诗词中,看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一种精神寄寓,当功名利禄一切皆化作尘土时,唯有大自然永久未变,唯有诗、酒、茶还散有余香。 壹 《七言诗》 作者 清 郑板桥 赏析 郑板桥酷爱竹子,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 清明至谷雨这段时节,竹子在春雨的滋润下节节生长,亭亭玉立,青翠生机。而且这段时间也正是春茶上市的好时节,新茶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香气宜人,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因此自古就有在谷雨这天饮谷雨茶的习惯。 本诗描写的正是清明谷雨时分,天气不风不雨,晴和舒爽,诗人赏翠竹、会佳客、画竹石、品香茗的惬意恬静、怡然自得的生活。
贰 《临安春雨初霁》 作者 宋 苏轼 世味年来薄似纱, 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 赏析 近年来做官的兴味淡淡的像一层薄纱,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清早会听到小巷深处在一声声叫卖杏花。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行行草草,字字有章法,晴日窗前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试着品名茶。呵,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
叁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作者 宋 苏轼 赏析 细雨斜风天气微寒。淡淡的烟雾和稀疏的杨柳使初晴后的沙滩更妩媚。清澈的洛涧汇入淮河,水势浩大,茫茫一片。 泡上一杯浮着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尝山间嫩绿的蓼芽蒿笋的春盘素菜。人间真正有滋味的还是清淡的欢愉。
肆 《人月圆·山中书事》 作者 元 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 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 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 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 春水煎茶。 赏析 千古岁月,兴亡更替就像一场幻梦。诗人用疲倦的眼睛远望着天边。孔子家族墓地中长满乔木,吴国的宫殿如今荒草萋萋,楚庙中只有乌鸦飞来飞去。 临到老回到了村中生活,几间茅屋里,珍藏着万卷诗书。山中有什么事呢?用松花酿酒,用春天的河水煮茶。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诗词文化更是璀璨多姿。我们古人在诗词方面,经常不拘泥于形式,大胆创新,所以也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许多堪称”奇妙“的古诗。这些古诗整体新颖,结构独特,充满审美情趣,而且,其艺术上更是能达到一种令人眼前一亮的效果。 + + + + +
品一杯香茗,觉一乡文化;读一首诗词,看遍全天下。
【完】 华阴市图书馆 主要面向读者提供互动类功能:图书查询、借阅信息查询、书刊续借、预约委托查询、图书推荐、证件挂失、投票统计;提醒类信息主动推送功能:借书还书成功通知、图书到期提醒通知、预约图书到馆通知超期催还通知;信息发布功能:通知、讲座等发放及查询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