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戏剧”一词,是“南戏北剧”的合称。戏指的是戏文,剧指的是杂剧,这是元代以前我国南方与北方两种不同形式的表演艺术。将南戏和北剧合称为“戏剧”,则是明代以后的事了。 中国古典四大名剧《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堪称中国古代戏剧精粹,代表了中国古典戏剧的艺术成就。 这四部剧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通过心理刻画、细节描写、个性化的语言、相互映衬等多种手法,使剧中的人物形象无论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都栩栩如生,具有鲜明的个性,从而产生了动人的艺术魅力。在语言风格上,四剧皆具有案头场上兼美的特色,既优美蕴藉,富有传统诗词的意境之美,又不晦涩难懂。
《西厢记》
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元] 王实甫 《西厢记》是元杂剧的代表作,问世即“天下夺魁”,金圣叹谓之“第六才子书”。 崔莺莺 张生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 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 王叔晖《西厢记图册-初遇》 《牡丹亭》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之一,明传奇的经典之作。杜丽娘游园惊梦,于梦中与书生柳梦梅一见钟情,梦醒后寻梦无着,继而一病夭亡,死而复生。该剧一诞生,“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通过杜丽娘的形象,《牡丹亭》表达了当时广大男女青年要求个性解放,要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 杜丽娘 柳梦梅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 皆非情之至也。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赋予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 青春版《牡丹亭》剧照 许培鸿 摄 《长生殿》
惟愿取,恩情美满,地久天长
[清] 洪昇 《长生殿》取材于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白朴的剧作《梧桐雨》,情致深厚地演绎了唐明皇、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传达了作者故国之思。 要江山,还是要美人?马嵬惊变,唐明皇选了江山,舍了美人杨玉环。羞杀君王,辜负了长生殿中的生死之盟。“今古情场,问谁个真心到底?”洪昇三易其稿,历时十余年,写就一部《长生殿》,“借太真外传谱新词”,皆为“情而已”。 杨玉环 唐明皇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无限情思。 七月七夕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谁知道比翼分飞连理死,绵绵恨无尽止。 音节明,宫商正,风内高地应。 偷从笛里,写出无馀剩。 人散曲终红楼静,半墙残月摇花影。 ▲ 昆剧《长生殿-埋玉》剧照 《桃花扇》
黄尘变,红日滚,一篇诗话易沉沦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以名士侯方域与秦淮名伶李香君为主线,将他们的爱情生活与国家兴亡贯串交织在一起,围绕着侯、李爱情这一中心线索,融入了大量反映南明兴亡斗争的场景,刻画塑造了众多面目各异的人物风貌。 该剧诗史般地再现了明末社会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诸如崇祯死难、福王即位、阉党专权、江北四镇自相残杀、东林复社反清活动、史可法壮烈殉国等,堪称是一部名副其实、可歌可泣的明亡痛史。 李香君 侯方域 只怕世事含糊八九件,人情遮盖二三分。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 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击筑弹铗与谁论。 黄尘变,红日滚,一篇诗话易沉沦。 ▲ 昆曲《桃花扇》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