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简介

  延川大秧歌,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民间舞蹈,陕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延川大秧歌产生时间不晚于宋代,与古代祭祀、戍边军旅庆功形式和农民欢庆丰收时的手舞足蹈有关,是古代田园民歌的变式。延川大秧歌主要有大场秧歌、小场秧歌、彩门秧歌和九曲秧歌几部分,是陕北秧歌的缩影,是研究陕北秧歌、陕北风土乡俗的“活化石”。 

  2007年5月11日,延川大秧歌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入选陕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Ⅲ—20。

  延川大秧歌队的领头叫伞头,是秧歌队的“龙头”。一般要“肚才”好,而且还要嗓音好,演技精湛,会布陈图的才能胜任。伞头打的伞是根据《封神榜》姜子牙封神时打十六根股子的杏黄伞演变而来的。紧跟伞头的听马牌子,是秧歌队的开路先锋,源于古代军队中的先锋官,是秧歌队中最剽悍的角色。他身带串铃,手执拂尘,紧靠伞头左右,开路湾场,为伞头保驾。打彩门时,他就是旗牌、校卫,有统营、开锁的任务。马牌子之后是杈棒子的、大包头的、打花棍的、端莲花灯的。尾端压阵是丑角,叫“蛮婆蛮汉”。

  延川大秧歌的阵图有五角星、镰刀斧头、龙摆尾、秦王乱点兵、卷心菜、黑虎掏心、蛇抱(盘)九颗蛋、小蝴蝶、枣核乱开花、单飘带、十盏灯、十二连城、十二黄莲灯、辩蒜、四门斗底、药胡芦四五十种。

  延川大秧歌的乐器分为吹奏类和打击类两大类型。吹奏类主要是唢呐,有5种不同规格:特高音唢呐,亦称小唢呐、叽呐子唢呐、幺子唢呐,此种唢呐长不过21厘米,音极高;高音唢呐,有小三排、大三排之分,小三排比大三排音略高;中音唢呐,有小二排、大二排之分,小二排比大二排音略高;低音唢呐,亦称头台、莽台唢呐;超低音唢呐,俗称大唢呐,长1米,喇叭口径0.3米,其最低音是谱表下加一间的F音,音域为1个8度。其次是小鼓、小镣、小锣,一般由5—20人演奏。打击类。主要是大堂鼓、小堂鼓、马锣、大钹、小钹,一般由5人演奏,规模大的有达30多人。



来源:延川县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