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视频《淳化荞面饸饹》之一历史渊源(解说词)
这里,秦风浩荡,汉韵湟漾。
这里,原高土厚,苍茫迤逦。
这里,是一块绿色皴染的青山绿水,被世界粮农组织誉为“黄土高原绿色明珠”。
这就是美丽淳化。
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有一道美食《淳化荞面饸饹》。
有人形象的比喻说“来到淳化,不吃一碗淳化荞面饸饹,就等于没有品味到淳化美食的真谛”。
《淳化荞面饸饹》,淳化地域文化的标志。
【推出片名字幕】
淳化县文化馆
基层全民艺术普及服务提质增效项目
艺术普及数字资源建设
淳化荞面饸饹(历史渊源)
淳化,秦时封邑,汉时置县,因其水美而名之甘泉;因其民风淳朴,而获得了以宋太宗“淳化”年号为县名的称谓。
青青甘泉山,碾过秦皇汉武避暑纳凉的仪仗车辇;漫漫秦直道,刻下卫青、霍去病铁马金戈的风雨足痕;巍巍汉云陵,写下汉武帝与钩弋夫人的凄美爱情;漫步其间,“思接千载”,“心游万仞”。
这里曾经是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一场面对国民党进攻的自卫反击战,使它千古留名,彪炳史册,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著名论断,被载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歌曲《淳化荞面香》
八月秋风起,
吹过凤山脊。
荞麦花开如雪乱。
漫坡锦带绕云飞 。
殷红红的枝干,
粉都都的花朵。
叶圆如月满,
簇簇惹人醉。
回眸一笑秋草合,
恰似村姑出岫绮。
《淳化荞面饸饹》是淳化最具鲜明地域特色的美食之一。
荞麦种植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编纂于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中就有“视尔如荍(qiao),贻我握椒”的诗句,“荍”就是荞麦。先贤赋予它一个“河漏”的美誉。元代王祯所著《农书·荞麦》中说:“北方山后,诸郡多种,磨而为面或作汤饼,谓之河漏。滑细如粉,亚于麦面,风俗所尚,供为常食。”
【采访淳化县文化馆干部郭小林】(淳化饸饹这个说法有很多种,一般这个叫法,普通话把这个读饸饹(hé·le),淳化人不这么叫,淳化东部人叫饸饹(hé·lou),淳化西部人叫饸饹(hé·lao),方言就念河捞。河者水也,捞这是一个动词,指的是在水里面压这个饸饹面捞出来,我认为这个称呼比较接近一点,具体指的饸饹这个面条这一块)。
史载,早在汉代,淳化就开始了种植荞麦的历史。每年一到九月,漫山遍野,荞麦花盛开,宛若粉霞,香飘百里,蔚为大观。
【采访长篇小说《汉武大帝》作者,著名学者杨焕亭】(由于饸饹是一种美食,所以围绕饸饹作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很多。例如,我们民间就有一些歌曲唱到饸饹,淳化这一带流传些民间歌曲说;“凤凰山高碧云翆,宫阙嵯峨厚土肥。种下苦荞麦,花开任芳菲。结下九棱籽,刺破美人肌。)
歌曲《淳化荞面香》
凤凰山高碧云翆,
宫阙嵯峨厚土肥。
种下苦荞麦,花开任芳菲。
结下九棱籽,刺破美人肌。
汉武怀爱捧手望,
霎时化作珠璃璃。
荞面饸饹出宫苑,
美食一道千古奇。
美食一道千古奇。
相传公元前96年间,汉武帝携钩弋夫人出巡到甘泉宫,钩弋夫人见宫外遍地荞麦花清雅艳丽,遂问侍从,侍从答曰:荞麦。钩弋夫人情不自禁地伸手采摘,不小心扎伤手指。汉武帝爱怜地抚摸她的掌心,第二年土中就长出珠玉浑圆,没有棱角的荞麦籽粒,听闻以籽实磨面做成的饸饹美味可口,夫人必欲尝之。汉武帝遂下诏,遍访民间厨艺高超者进宫压制饸饹,果然味道鲜美,芳香留舌,汉武帝龙颜大悦,赐为御宴,并在将士出征、凯旋庆功时赐饸饹宴以达朝廷犒赏之慰。久而久之,宫中众臣竞相效仿。荞麦饸饹作为御宴佳品,配料红、白、绿相间,色、香、味俱全,一时蔚然成风,传遍了都城长安。
从次《淳化荞面饸饹》制作技艺也从皇宫流传到民间,成为淳化人们待客的最佳美食,一直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