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简介

延川道情流传已久,是陕北道情的分支,是陕北道情家族中的后起之秀。一曲完整的道情由起板、开场白、引子(亦称大过门)、正本、结尾五部分组成。伴奏多用四音(四胡)、管子(多用苇管制成)、三弦,亦可用一般乐器。演唱时一般用敲梆子掌握节拍,用渔鼓、“铰铰”(亦称碎子)等打击乐器作配乐。

延川道情既言道,又言情,道为根基,情为心声,有道可依,有情可信。它是在民间说唱与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浓厚的说唱色彩与民歌风味,这是它主要特点之一。    延川道情的创腔者是诸多的民间艺人,满头高梁花的闹秧歌“把式”,所以具有浓烈的乡土气息。它的艺术形式,表现方式都不同于其它戏曲,尽管它有一定的板式,但绝不受板式的约束,随意性强,唱起来灵活,这是它特点之二。延川道情唱腔的第三个特点是虚词、衬词多,甚至还有不少口头语,如“啊呼嗨”、“咿呀嗨”、“哎嗨呀”、“那个”等,但用的十分恰当自然,成为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延川道情有老调和东路调(新调)两种,老调唱腔音域宽广,情绪高亢、激昂、深沉、浑厚,善长于表现悲哀、凄凉、伤痛、思念等情感。新调唱腔旋律奔放、踊跃、开阔、明朗,多表现热烈、欢腾、喜悦等感情。因此,延川道情既易叙事,又易抒情,唱腔能集叙事抒情于一炉。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曲艺。


来源:延川县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