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饸饹滋味长
丁延平
一提“饸饹”二字,我的涎水就不自觉地溢满了唇齿,从三十年前直流到今天。
那年,邻村一家过事,饸饹压得又细又长,我这个跟屁虫围在爹后边,鼻子哼哼地发出抗议声,想早点吃上饸饹,但爹就是不同意,非要等到娘家人吃过了,才带我吃。也许哪天接花媳妇的东风汽车抛锚了,也许出了其他的意外,总之娘家客来时,已经日过中天,轮到我上席吃饸饹,连太阳都没脾气了,伸伸懒腰,透过枝头,看着我和一群黑瘦的孩子围在桌子上狼吞虎咽地咥着,竟然也投来了多彩而艳羡的余晖。
我不知道,是怎么吃的,总之这是我第一次吃饸饹,竟然一下子吃了九大瓷碗,端饸饹的知客都吓到了,一桌小孩竟然吃了八十多碗,就这样还没有下席的意思,最后惊动了大总管,才在各位家长的动员下离席。我摸着鼓起的肚皮,告诉父亲,饸饹真好吃。父亲笑笑,陕西人比咱河南人会吃,饭做得细发呀!
这个印象太深刻,三十多年了,似乎就在昨天。于是乎,每次听到要到谁家跟事,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第一次吃饸饹的情景,不觉地啧啧嘴唇,咽下涎水。到事上,不管再有急事,那怕席面不吃,非要吸几碗淳化饸饹才走。
后来,村里陆续也有了红白喜事,事过得好坏全在饸饹上,岂可慢待,事主和大总管早早商量好了,要请採面最好的成锁叔来揉面,父亲最能支住事的,便是最好的火头军,压饸饹当然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了,大哥那一伙子堪当此重任。当然,饸饹臊子也很关键,军军他妈那几位巧妇是最好的人选了。
每次,父亲都是第一个到现场,天还没亮就将饸饹锅子的水烧开了。军军他妈带着几位巧妇,将早已弄好的臊子下到锅里,再续上一两铁勺已经爤过五六个小时的辣椒,瞬间香气弥散开来。大哥他们则拿着一丈多长的木杠子,两边各三五个人,一声嗨吆,压在饸饹铁杆上的杠子被压弯了,细长如丝的饸饹便顺着床子上的细眼,流进锅里。“没面了,还不快点!”成锁叔急了,脱下棉袄,将袖子挽到了胳肢窝,将大瓷盆里的饸饹面摔得贼响,不一会儿,擦擦额头的汗珠,面好啦!
这时周边行礼的人多起来了,一碗碗冒着热气的饸饹被端到了客人面前,客人迅速放些蒜泥、醋,席棚里一阵吸溜之声传来,主人听了,心里乐开了花,今天的饸饹赢了人,咱这事过好了。便开心地叮嘱客人,吃好喝好,还需要啥尽管言传一声。
淳化饸饹咋恁好吃哩!原来这里这里海拔不高,平均千米左右,不冷也不热,最为适宜人类生息繁衍,这里出产的六棱荞麦,营养丰富,口味独特,是全国所独有的。甘泉山上的甘泉水连远古时期的云阳氏、轩辕氏、金天氏、神农氏都赞不绝口,在这里留下了诸多的美丽传说。以至于在秦汉时期,淳化这里就成为王畿重地,林光宫、甘泉宫、云阳宫等皇家宫室百余座散布于方圆百里之内。据说,那次钩弋夫人陪汉武帝在甘泉宫游玩,看到远处白花花一片庄稼,使这位河间县的女子颇为惊奇。宫女告知,此乃荞麦,可做美食饸饹。于是武帝下令召集附近民女做饸饹,尝过之后,龙颜大悦,据说此后,发端于甘泉宫的秦直道上,每次出征的将士,以及往来朝贡的番邦使者都会在甘泉宫里咥饱了饸饹才满意上路,咥不上饸饹,就说明龙颜不悦,要小心从事。这一碗饸饹竟然成了政治风向标,可谓饮食史上的一大奇葩吧。
如此美味的饸饹,历经千年历史风云,而其制作工艺始终如一,彰显了淳化人的厚道淳朴之精神。以至于,到了宋太宗时期,化妆为叫花子的赵光义来淳化试探民情,多番刁难施舍饸饹的村妇,也没有惹恼淳朴的淳化人,便将年号赐予淳化,县名沿用至今。饸饹已经和淳化人融为一体了,甚至于侵入了基因里,不管淳化人出了谷口,弄多大的事,回到家里,非要咥口饸饹不可,也只有淳化这里生长的荞麦和淳化这里的水,加上淳化人,做出来的饸饹才够味,才能解馋。这是我越来越多的亲戚、朋友,从外地回来给我讲的,我想这面粉、水会有那么大的区别吗,那一定是淳化人的精神、淳化人的思乡之情所决定的吧。
但直到我泾阳的几位表姐夫,以及越来越多的西咸人士来淳化咥饸饹,看着那排满停车位的高档汽车,我真的相信了,正宗淳化饸饹,还是在淳化,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人,已经决定了这一切!这也许就是淳化饸饹的宿命吧,只能待在深山里,见不了大世面,但我更觉得淳化饸饹的可爱,小家碧玉,不也是一种独特的风采吗!
于是,这三两块钱一碗的饸饹,在我心目中的形象高大起来,以至于肃然起敬,邀请那些来淳化采风的大作家时,便趾高气昂地说,来淳化咥饸饹,管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