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简介

赵望云 《雪天驼运图》 国画

640-2.jpg.jpg

1961年10月,美协西安分会中国画研究室的六位成员——赵望云、石鲁、何海霞、康师尧、方济众、李梓盛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轰动一时的“国画习作展”。《人民日报》以“长安新画”为标题,整版刊发展出作品,无形中促成了“长安画派”这一称誉。

作为地域和文化概念的长安,在画派新风的吹拂下重新复苏,以超地域的方式直触最具根性的文化活力,从而成为新中国改造中国画的时代样本。长安画派的崛起,是古老的历史与崭新的时代在延安火炬的指引下迸发出的艺术新创。这其中,既有西北自然环境与这片土地上生民劳作的直接表现,也有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情景表达;既有深入生活探取生命之源的精神力度,也有打破程式拓宽传统维度的笔墨发展······

虽然,从严格意义上说,长安画派集体风格的聚合是短暂的,随着时代变迁和诸多非自身因素的影响,他们很快转向了多向发展的个性探求,因此,有论者认为长安画派是“未曾完全成熟的画派”,“不是真正的画派”。但也有人认为,“正是这种不合常态的‘成熟’模式及‘真正’标度的特色,才是长安画派真正个性之所在”。这个性到底是什么?是创造,是与时俱进的继承与开拓。正是从长安画派出发,陕西中国画坛秉承这一创造精神,在“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 的不二法门中,顺流寻源,铺展出更加多元的当下状貌。

六十年,整整一个甲子。“出长安”,既是对长安画派前辈们的纪念与致敬,也是从画派到画坛的整体巡礼与再次出发。

——邓锋


来源:陕西省美术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