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简介

崔振宽 《华山卧游图二》 国画

640-1.jpg.jpg

黄河与黄土高原塑造了这片黄土地,这片黄土地孕育了中华民族璀璨的古代文明,也滋养着世世代代在此生息的华夏儿女。


独特的山川风貌自然生长出不一样的人文气质与审美性格。雄大、壮阔、沉厚、苍凉······是这片厚土上人与自然生命合力的同构共感。自长安画派的前辈们“强烈地表现黄土高原和黄河浊流的独特效果”,前所未有地表现这种地缘性风貌,挖掘其深沉内涵,将其升华凝结为一种时代的精神气象后,这片黄土地便成为陕西画家取之不尽的艺术沃土。

整体而言,陕西山水画总是带着强劲的西北风和浓郁的黄土味,两者又融汇为一种顽强雄健的内在力量。无论是秦岭华山,还是川陕祁连,无论是高坡平原,还是塬梁峁川,在画面上都以满密、厚重的视觉张力直扑而来;笔墨语言也大多质实外拓、凝练苍茫,如岁月镌刻的痕迹,诉说着对于这片土地的深情。

从此次展出的山水画创作路向来看,可大致分为两个代际、三种主要面貌。20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生的画家多亲炙于长安画派诸老,在延续他们所开掘的笔墨语言结构的基础上,要么以相对写实和全景描绘展现高原上大山大水的浑厚风貌,或在自然情境中寄寓情感体验,或强化独特地貌的象征意味,或侧重于个人笔墨风格的锤炼;要么围绕形式语言进行个性化探索,或在打散的点线书写中表现一种更为内在向上的生命张力,或在提炼的符号系统中建构一种全新的精神家园图谱。中青年画家则渐趋脱离对山川形貌的自然描绘,展开更为自觉理性的形式探索,或强调板块结构的交响,或注重整体氛围的营造,山水的传统形态衍化为一种超越时空的心象图式。

同样,陕西画坛的花鸟画创作也呈现出个性表现与形式自觉的兼重,传统笔墨被进一步打破与重组,蓬勃野趣与生态哲思使之更具有一种直观当下的审美品质。作为黄土地的子民,生于斯、长于斯的陕西画家们扎根于此,不断绽放出属于这片土地的艺术之花。

——邓锋


来源:陕西省美术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