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3月15日晚,由中共富平县委宣传部、富平县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富平县文化馆、中华郡文化旅游景区承办的「龙吟春晓·广陵新声」《刘少椿》油画捐赠仪式暨广陵琴派专场音乐会,在陕西富平中华郡刘少椿音乐厅圆满落幕。活动以艺术捐赠、文物回归与非遗展演为核心,致敬广陵琴派宗师刘少椿先生,展现古琴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吸引全国数百名古琴爱好者及文化界人士参与。
致敬先贤:油画捐赠与宋琴“龙吟”归乡
活动伊始,历史肖像画家丁奕恺先生将其创作的《刘少椿》油画捐赠予刘少椿纪念馆。该作品以写实笔法刻画刘少椿先生抚琴沉思之态,传递广陵琴派的人文精神。丁奕恺表示:“希望通过艺术与历史的交融,让更多人感知古琴文化的深邃底蕴。”
同期亮相的刘少椿旧藏宋代名琴“龙吟”成为全场焦点。这床历经八百余年的珍贵文物首次回归故里,并被选为音乐会演奏用琴。其清越悠远的音色贯穿全场,为经典曲目赋予跨越时空的艺术感染力。
非遗传承:广陵琴派四代同台献艺
音乐会汇聚广陵琴派老中青三代传承人及全国古琴名家,演绎《流水》《梅花三弄》《广陵散》等十余首经典曲目。广陵派第十三代传人单立以苍劲指法奏响《梅花三弄》,展现傲雪凌霜的文人风骨;刘少椿曾外孙女、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赵烨压轴演奏代表曲目《龙翔操》,琴韵悠远如云卷云舒,彰显宗师血脉的深厚积淀。
青年一代琴人表现亮眼:刘少椿曾外孙女陶芊萦以《忆故人》寄托追思,南京艺术学院学生戈亦南演绎的《流水》灵动磅礴,非遗传承人严莉的《洞庭秋思》则勾勒出江南秋意画卷。此外,邵芸菲创新呈现琴书表演《踏莎行·荆溪写景》,将诗词吟唱与古琴艺术深度融合,成为传统与现代对话的范例。
学术与产业共筑文化生态
活动特邀海南大学古琴文化学者张简担任主持,参演阵容涵盖高校教授、非遗传承人、斫琴师及青年学子,凸显古琴艺术“学术+技艺+产业”的立体传承模式。扬州大学古琴教师江禾、富平非遗传承人乔月等学者型艺术家,通过数字化项目与创新传播推动古琴文化破圈发展。
活动得到倪琴古琴、扬州無弦堂斫琴研究所等20余家琴筝文化机构支持,江苏两相缘酒业等企业提供协助。主办方表示,未来将以刘少椿纪念馆为基地,持续开展学术研讨、非遗研学及国际交流,打造中华礼乐文化传承创新标杆。
媒体聚焦:千年雅乐焕发时代新声
作为2025年富平县“非遗活化”系列活动的开篇之作,本次音乐会获国琴网、古琴人等专业媒体全程报道,并在本地融媒体及富平文旅所驻各新媒体平台相继宣传报道。与会专家指出,从宋琴“龙吟”归乡到四代琴人同台,活动以创新形式实现传统文化“活态传承”,为非遗保护与文旅融合发展提供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