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院内一井,这口井是1980年9月基建时意外发现的。当时县革委会在建综合办公楼时发现了一口水井。水井深埋,井口距现在地面2.2米。
古井砌筑严整,井口图案精美。井口呈圆形,内沿直径90厘米,外沿直径105厘米,内外沿之间,向井内倾斜的圆形斜面宽10厘米。圆形井口用长1.92米、宽0.95米的两块巨石砍雕后对接,围绕圆形井口,雕琢有八角葵花图案,十分精美细致。葵花图案四周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石块砌筑,合缝笔直严密,上下层石块砌缝有规律地错开。整个井台为边长6.5米的正方形,表面略呈穹球面,以井口为最高,高出地面约30厘米,防止外面不洁雨水流入。
井筒壁用专门烧制的异形砖砌筑,完好无损,当时发掘深至4米多即出水,至底深8米多。水质清澈,可以饮用。
在发掘的填土中曾出土有大量隋、唐时期的板瓦、筒瓦等残片和一个较完整的隋代小型鸱尾。鸱尾复原后,高为46.5厘米,底长34、底厚24、上厚8.5厘米。
井口南北,相对凿有安装井架的长方形槽洞两组,每组两孔,似乎是在用辘轳汲水。井台四角有用于保护井亭的四个覆盆式柱础,虽历经一千多年,但四个柱础平面误差只有3毫米,保存完整。
经过考古学家鉴定认为,此井是隋仁寿宫时期建造,唐九成宫时修补过,现原址原貌予以保护。它是我国迄今发现保护最完整的隋唐时期宫廷饮水井,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