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秦巴艺苑】潘瑞枝散文作品展
   开放时间: 2025-08-05至2025-08-05
   活动地址: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市城关镇丽都嘉园18号楼滨河路林河外侧
   收费信息:免费
活动详情

汉水畔,烟火中,旬阳故事悄然生长。

这里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却有泥土的芬芳、生活的回响;这里未必有惊世巨著,却饱含真挚的情感与独特的乡土印记。

旬阳市文化馆推出“秦巴艺苑”栏目,为您打开一扇窗,聆听来自旬阳文艺创作者笔尖的心跳。我们聚焦——那些扎根于田间地头、街巷市井、寻常人家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小品等,通过他们的作品,走进旬阳的风物人情,抵达作家内心的故乡。

今天我们推出旬阳市第一初级中学语文老师潘瑞枝的散文作品。







救女脱险记


潘瑞枝


两个青核桃差点要了女儿的小命。

事情发生在1998年暑假。我带着一岁半的女儿去姐姐家玩,也是女儿出生后第一次到大姨家。见了大姨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猪、小牛、小羊,女儿甭提有多高兴。喂鸡、逗猫,时不时咯咯大笑。大姨做的饭她也特别喜欢吃。那时摘下青核桃烧着吃,香味浓浓,女儿见大人吃她也要吃。第一天吃了一个没事,第二天吃了两个。

谁知祸不单行,姐姐的小儿子突发阑尾炎,痛得直叫唤,背到三岔河的小医院看,医生建议赶快送到蜀河医院看。姐姐和姐夫匆匆把儿子送到蜀河医院住院,家里留下大儿子、老爷爷和我们。傍晚时分,女儿开始拉肚子,那时带孩子没有经验,什么药也没带,只能眼睁睁看女儿拉一次又一次。也没有电话,不知道向谁求助。回到乡村玩耍的愉悦顿时烟消云散,随之而来的是难熬的长夜。

我祈祷,希望老天保佑女儿别拉了,赶紧好起来。但是,入夜以后,女儿不仅拉得频繁,还发起烧来。起初她说“妈妈,要拉”,后来烧迷糊了,眼睛闭着,也没力气吭声了,只要身体动一下就拉一次。姐姐的竹席及床单被女儿拉得脏兮兮一片,卫生纸几乎用了一卷。夜深人静,我不敢合眼,微弱的灯光陪着我们母女俩。这可怎么办?看着昏迷不醒软如面条的女儿,我束手无策,心里焦急万分。有个可怕的念头闪过:我一个人带着女儿回娘家,如果把孩子弄丢了,怎么跟丈夫交代!

长夜漫漫,母心忧愁。我等天亮就走,带着女儿去医院。谁知鸡叫时分,雷声隆隆,暴雨倾盆,天亮了大雨还下个不停。老天啊,你怎么如此短见,你可让我怎么办?邻居家做了饭喊我们去吃,我抱着浑身发烫的女儿根本不想吃饭的事。好不容易等到九点多,雨小了些,我抱起女儿,背上小包,打着伞,在泥泞不堪的山路上深一脚浅一脚行走。

女儿不哭不闹,迷迷糊糊的,过一会儿说“妈妈,要尿”,其实是拉一点清水。十多里的山路我走了两个多小时。凉鞋糊满了泥浆,衣服上泥浆和女儿的屎尿混在一起。好不容易到了三岔河,只见沟涧里洪水怒吼,好在有两座小桥可以通到医院,否则我哭天无路了。到医院,医生说孩子拉肚子拉得脱水了,肠胃特别虚弱,要注意补水,注意清淡饮食。医生给打了肌肉注射退烧针,又给了几粒药片,叮嘱孩子几天内只能喝白粥,不能吃别的东西。雨倒是停了,但我没有力气再抱着孩子上一面大坡回到姐姐家,况且姐姐也没在家。我该去哪里?我想到了我的小学语文老师,也是我的远房哥哥。他如果在中心小学就好了。还好,天无绝人之路。我走到学校门前,正好遇到哥哥嫂嫂出门准备回老家。他们一见到我,惊诧心疼不已。嫂子立刻熬白米稀粥,给我做饭吃。女儿喝过半碗粥,慢慢有了力气,也可勉强微笑一下。记得当时我忍不住在哥嫂面前簌簌落泪,那眼泪饱含粗心大意差点酿成大错的愧疚,还有哥嫂照顾女儿得救的感动感激。

哥嫂让我安心住几天,等女儿好些了再走。那时没有电话,想让丈夫接我也没法联系。或许是心有灵犀,第二天丈夫从旬阳赶到姐家接我们,扑了个空,又赶到三岔河学校才见到我们。

两个青核桃,一场拉肚子,女儿的身体严重受到创伤。原本都能蹦蹦跳跳了,可经这一折腾,女儿腿软得半年走不了路,吃饭稍不注意又会拉肚子。原本浓密的黑发变成了黄秧秧,真成了个黄毛丫头。

吃一堑,长一智。女儿的这一段经历我想起来就觉得心悸,生一个孩子不容易,养育一个孩子更不容易。做父母的时时都得学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家庭保健医生,更是孩子健康的保护神。带孩子要细心,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出发,防患于未然。此后这么多年陪伴女儿的过程中,我时时绷紧健康这根弦,危险的东西不让她碰,垃圾食品不让她吃,尝试做事情叮嘱她保护好自己。孩子不断成长,父母也要终身学习。






说安谈爱


潘瑞枝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说我写错了成语吧?没错,我这是个仿词。谈情说爱一般是指青年男女恋爱,我要写的是安全、平安、安静、安详等与热爱、关爱、宠爱、博爱的关系,适用于所有人。

“安”字饱含深意,房子里面有女人为“安”,也就是说一个事业有成的男人有女人给管理家庭才算安定下来。而家庭的安定需要家人共同维护,“父爱则母静,母静则子安,子安则家和,家和万事兴。”一个情绪稳定的母亲是被家人爱出来的,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会培养出积极乐观的孩子。

过去看电视剧,觉得皇室或大家族礼节特别多,晚辈日日给长辈请安多繁琐!年纪渐长,越发理解请安蕴含的爱。人老了,足不出户,儿孙们不去看望,老人孤独无安全感;老人挂念儿孙的安危,孩子们到跟前看看,知道一切完好,老人心安,心安则身安。儿孙们请安看到老人安好,也就能安心外出干工作。请安,问安,心安,看似简单重复的举动,却饱含着一家人的相互挂念,相互祝福。如今,通讯发达,即使远在异国他乡,亲人们也可随时问候,并且可以视频对话清楚看到对方的面容状态。问安不必多么正式,微信上发个表情包,对方就能收到问安信息。许许多多案例告诉我们,孩子突然和家人失联,多方联系不上,肯定是安全方面出了问题。此时,你会深切感受到平常的问安有多重要。生命安好就是对家人最大的热爱。很多家长感叹:孩子小时候,父母操心的是健康是成绩是成长,是三观的形成,是未来的工作去向;孩子长大后,父母的心依然悬着,更多的时候是在叮嘱“好好吃饭,好好休息,照顾好自己”,拳拳爱心聚焦于问安。我每天看到女儿一个表情包心里就安然。女儿也是挺操心我们的,平常早晚都是我先发一个图片或表情,有一个周末早晨起来忙忘了,快十二点了,女儿发来信息:“爸爸妈妈,你们还没起床吗?”“早餐都吃了,忙乎半天了!”“吓死我了,还以为你们遇到啥事儿了!”得知我们一切安好,女儿也就放心了。父母和子女各自安好就是对对方最好的牵挂,最大的支持和关爱。

“儿行千里母担忧”,自古以来,儿女离家在外,父母最牵挂的不是孩子的成就,而是安全。每逢春节,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家是温馨的港湾,即使你事业上一地鸡毛,也可以回家依偎在父母的身边,享受美味的饭菜和温馨的关爱。“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出游在外,每到一处及时给家里报声平安,是你与家人爱的传递。

    雨过天晴的早晨,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这是鸟们对风雨过后的晴好日丽的欢欣歌唱。心安,鸟们用歌声表达对世界的爱恋。“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的霞光会让人们对当天和第二天的天气状况有所预判,做到有备无患安全出行。

    看清生活的本质依然保持热爱之心,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是理智,是豁达,是淡定。随遇而安不是消极状态,而是坦然接受每个今天,把情绪调整到可控范围,虔诚面对生命中的每个过往,不怨,不忿,不悲,不惧。苏轼一生多次被贬,他一次次突出思想的重围,与生活和解,随遇而安,热爱不减,因此留下了诸多传世名篇。日子随风而逝,哪里容你一天天嗟叹!“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安守内心的宁静,他乡也可有故乡的温暖。“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安守真挚的信念,境遇改变不了心之所向。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年迈穷困的杜甫心里想的是天下穷困百姓的安危,是一种博爱。“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安邦定国,是需要很多勇士付出牺牲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爱国的陆游一生牵挂的是收复失地,为国尽力。“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实施仁政、民心所向是治国理政的根本。

热爱平常的日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孔子所期盼的和平安宁的社会生活在今天实现了。让老人安享晚年,让孩子安然成长,是中年人肩负的责任。让人一看就觉得长相放心的人,其实是他敦厚稳重诚实的品德素养映现在言语行动之中。  

    心诚则安。去年腊月二十我们起个大早去商贸小区买莲菜,天还没大亮,雾沉沉一片。卖莲菜的农民见我们买得多,任由我们挑选。装了两袋子,他挂在一起称,说是16斤,10元一斤,付他160元。我将袋子一提,感觉斤两不对,老公笑着说没问题的。提着袋子走了几步,我说感觉斤两有多的,于是我们放到另一个卖菜的电子秤上一称,是26斤,足足多出10斤,少付100元呢!我们回头让他再称称,那人忙说他不哄称的。“我们不想占你便宜,你再称称,把斤两看仔细。”他用的是杆秤,分两次称,加起来刚好是26斤。“我们再付你100元。”那人点头称谢,旁边卖菜的连声说:“真是好心的老板。”“我们可不是什么老板。”诚实买卖,心理安然。小时候,爷爷带我到蜀河镇卖魔芋,我们没有盘子称,就在家将魔芋称好,两斤一串绑好。镇上的居民买东西喜欢哄抢,魔芋一毛六一斤,一些人都选三串即六斤,要付一块零八分,他们给一块一毛,让我给找二分。我们的魔芋好,一会儿就卖完了,盘点钱数少卖一块一毛。思来想去,就是那一堆人中有一个拎了三串魔芋没给钱,还理直气壮让我给找了二分。爷爷说:“这个趁势混魔芋的人也不嫌我们爷孙俩可怜,我们再穷也不可占人便宜。”那个占便宜的人不会发什么大财吧?他的格局就那么大!诚实做人,诚信待人,自己心里坦然,不也是自爱的表现吗?

心静则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厌恶官场的污浊,回归田园,成为历史上真正的隐士,最关键的是他心静,心静则能安守田园生活。有时候他静心读书忘了农耕,以致“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份雅致让无数人向往。

     尽力则安。对自己的工作有多热爱就有多尽力,该奋斗的年纪绝不选择安逸。喜欢食指的诗句:“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坚定地相信未来!”我尽力工作不是为了别人的褒奖,只为心中不留遗憾。教育是个良心活,我能给予孩子们的帮助都做到了,我心理安然。别离后相忘于江湖,我心里坦然。

知足则安。夜里又一次梦见爷爷,他还是清瘦的样子,慈祥如记忆中的模样。他问我过得怎么样?“无存款,无债务,有工作,有爱人,有孩子,有牵挂,不远游。”爷爷听了我的汇报,欣慰地笑了!“我原本只想让你读点书,不做睁眼瞎,如今你能做自己的坚强后盾,知足知足!”

是啊,女性自爱才能长治久安,做自己的码头,有能力养活自己,不用为寻找长期饭票男而发愁。新的时代赋予女性诸多选择的权利,通过自己奋斗得来的幸福是自己能掌控的。皱纹是时间的妆容,年龄是岁月的馈赠,年轻貌美可爱,沧桑优雅可敬。

写完这些文字,我的脖颈疼痛加剧,但我的心释然了,我所热爱的世界逐渐清明,该去户外赏花看叶了!

                







消费


潘瑞枝


月亮升起老高,山村里一片静谧,如银的月光洒在大地上。曾经热闹的村庄如今很少听到鸡鸣狗吠,青壮年都外出务工,只有老人和儿童留守。稍有办法的人家把孩子转到镇里或县城上学去了。根子辗转难眠,过去的一切像电影一般在脑际回放。

自己曾经那么遵纪守法,曾经带领村民一起发家致富,曾经村里有红白喜事自己是定海神针,如今这是怎么了,七十岁的老脸无人买账?村里谁家有事也不再请他主持,大家见他不想多说一句话,他的威信怎么被消费得一干二净?根子知道这一切都是贷款惹的祸。十年前,他和儿子想在外面承包工程做大事,他请村民帮忙贷款,每家八万。起初每年他能准时还利息,后来儿子生意不行,他没办法继续还利息,村民的贷款利滚利,不堪重负,大家怎能不心生怨言呢!

根子想到了贵子、成子以及众多村民,他们是那么善良,那么懂法。贵子的儿子要高考,如果贷款不还,就会影响儿子上大学,贵子来问过几次,根子确实无力还款,贵子只好咬咬牙把自己多年来在外打工的积蓄拿出来还了贷款。成子的女儿也是懂法的,说父亲被贷款一事还得按时还款,否则就得由女儿还款,成子为了不给女儿添负担,苦苦干活还了贷款。“我现在年近七十,几百万的贷款让左邻右舍担当,大家可以说我恬不知耻,但我有啥办法呢?要钱没有,要命一条。那些供娃娃上了大学的人家将来是有希望的,我能给孙子留下什么?一个老赖爷爷是会影响孙子的前途的。祈求上天让我长命百岁,我能尽我所能把贷款还一些。”根子在不眠的月夜喃喃自语。

英子是村里考出去的为数不多的人才,她回了一趟村里,内心感触颇多:我们这里也不算偏僻落后,人们怎么这样善良无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被贷款事件老在英子脑中萦绕。

“老同学,你不知道,我的两个女儿都很孝顺,老大考了特岗老师,老二在上大四,日子很快就好过了,要不是根子那八万钱贷款,我现在真可以听女儿的话保重身体,少干活。女儿看了那些贷款凭证说,这贷款还真得我还,尽管钱我一分也没用,但用的是我的身份证,是我签的字,摁的指头印。八万加上几年的利息,我前年苦干了一年,给还了11万5。”说话间,成子举起他那满是老茧且布满伤口的手让英子看。世上真有这么奇葩的事,被贷款的远不止成子一家,全村家家户户都给村支书根子背贷款八万。

你或许会问,人们凭什么甘愿被村支书忽悠呢?一方面,村支书多年来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在村民心中竖起了诚实守信的丰碑,大家没想到村支书会蜕变成老赖;另一方面村民法律意识淡薄,村支书在信用社走好了关系,说只让村民签个字帮个忙,贷款的本息都是他还,没想到善良帮人也有错,签字贷款该自己还款。每家八万,以这种方式贷款两百多万,最初村支书在外包工程还能盈利,贷款利息确实是他还的,后来工程一败涂地,不能东山再起就开始躲债,到了还款日期,他们父子俩的电话打不通,信用社通知到各家村民,不还款就冻结所有银行卡账户,退耕还林等钱一到账统统扣除。有孩子上学高考的人家,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前途就咬牙给还了贷款。这些人善良得可爱,又可悲,一家一家还了贷款,没有谁去告发村支书,总觉得经常碰面,撕开脸不好意思。

听到这些,英子无限感慨:当年村里日子过得最好的人家,如今竟然如此不堪!偶然和朋友聊起此事,方知无独有偶,他们村上也出现了此事,卷钱者是一个老师,承诺找到了很好的项目,让大家贷款投资,高利息回报。钱投出后,不仅没收到利息,连本也没了,还得苦苦挣钱还贷款。这个人骗取的数目更大,超过500万,现在也是要钱没有,要命一条,你能有啥办法呢!只能自认倒霉。

英子把这些震动内心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并且让他们在本上写下: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人要活得有骨气,不能当老赖。不要轻易张口向人借钱,也不要轻易把钱借给别人,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诚信是行走人世间的通行证,如果不守法规,恣意妄为,把诚信消费得一干二净,人生行走就会处处碰壁!





  作者简介潘瑞枝,女,旬阳市第一初级中学语文老师。爱生活,爱语文,与困境周旋,笑对生活每一天。经常写下水文,带领学生在文字的田园里精进。八年来,日日修改学生作文,推荐到乡土文学平台发表,希望美好的素养浸润学生的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