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水文藝 | 2025第1期 面花艺人王会琴
因为制作非遗视频,去见了林皋镇许家河村的王会琴女士。她家经营一家超市,但超市里商品极少,两边货架上摆满了各种花馍,正对大门的玻璃柜台里则摆了一排红彤彤的获奖证书,其中,中国首届农民技能大赛一等奖证书格外醒目。太了不起了吧,我感叹!立马对眼前这位普通的中年妇女产生了敬意。
王会琴今年55岁,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但她从小就脑子活,心灵手巧,喜欢手工活。为了给自己寻找出路,她学习裁剪加工衣服,还曾被评为渭南市三八红旗手。后来她在家办起了一个小超市,守着小超市,又有了许多空闲时间,闲不住的她就想着捏花馍。虽然平常过年也跟着老人做过花馍,但真正把自己的花馍变成满意的产品,王会琴也是不自信的。她开始留意别人的作品,尤其通过抖音,她结识了乾县一位面花大姐。看视频并不能掌握制作面花的精髓,要做就做到最好,这是王会琴的人生信条。于是,在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她说服丈夫,怀揣五六千元直奔乾县,经过师傅六七天时间的培训,她有了自信,有了底气。
2018年初,她的花馍业务正式开张,对外营业。由于她人勤快,制作花馍肯花心思,不计成本,能为主家着想。所以,她的花馍一下就打开了市场。兼之,整个林皋镇 只有三家制作花馍的,常常是供不应求,而且是连年增长。今年正月十五鸡娃馍的订单就达到了顶峰。她从初二就开始做,叫了村子五六个妇女帮忙,每天光面粉用量达100 多斤,连续七八天时间。可见,花馍的市场有多火热。
火热的还有王会琴的一颗不服输的心,花馍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创新,怎样能把花馍做到别具一格、与众不同,做到顾客心里,这是她常常思考的。所以,处处留心皆学问,她留神看到美的图案,花花草草、鸟兽鱼虫,记在心里,落实在每一次创作的练习中。有时心里有一个新的创意,她会兴奋 得连夜爬起来赶紧做出来。就这样她的花馍技艺日渐精进,但制作过程却是步步惊心。
她说,经管花馍比管娃还要营心,一步不到,满盘皆输。面揉不到位,面发不到位,火候不到,就会出现残次品,那就得另做。而往往花馍只能现做,为了不耽误事,她顾不得懊恼,顾不得疲劳,连夜也得把订单赶出来。有一次,晚上10点花馍出锅,劳累了一天的她实在太累了,丈夫也心疼她,让她早早洗漱休息,他来起锅。她刚刚准备休息,听见丈夫一声惊叫,她赶紧到厨房一看,出锅的鸡娃馍鸡冠有3个成了死面片片,根本不能用。而顾客明早8点要来取货,怎么办?丈夫面露难色。“发面重做”, 她态度坚定有力,而且,疲倦也一扫耳光,又是一个精神抖擞,活力满满的她。舀面、和面、发面……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干净利落。经过2个小时的劳碌,子夜12点钟第二锅出锅了,该满意了吧?真是怕怕处有鬼,蒸了4个鸡冠,又出现了两个死面片片。她简直要崩溃了。看来,老天爷是在诚心考验她的耐力。她当然不能认输,更不能用残次品糊弄顾客,继续干,没有啥说的,就为了一个小小的鸡冠。尽管只一个,但程序是一样的,哪一个环节都不能少。这样,蒸了一只鸡冠的第三锅于凌晨两点出锅了,谢天谢地,是一个完美无缺的鸡冠。她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2022年,她乾县的师傅给她打电话, 说有个全国农民技艺比赛,让她报名参加,她犹犹豫豫,说咱就在自家门前显显眼,哪敢上全国的舞台呀。师傅鼓励她说,你就准备个简历,然后把作品拍个照片、视频,发 过去,人家才初选呢,初选上了才能参加。
哦,那就试试吧。就这一试,竟然给选上了。到2023年7月,她带着她的面花作品,带着开眼界见世面向高手学习的心态,她来到了山东聊城,来到了全国首届农民技艺大赛的现场。“ 本届大赛由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主办。来自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00名农民选手围绕手工刺绣、 手工编织、手工剪纸、泥塑、面花制作、农民画这6个比赛项目展开角逐。” (摘自新华网)
那里高手云集,她们带来的面花作品让她心生惊叹,顿觉有些自惭形秽。来都来了,学习为主,比赛第二,她调整好了心态,沉着应对。比赛的主题是“塑匠心育人才,强产业促振兴”,她边和面边思索,做个啥才能突出主题?对了,做个兔子吧,恰好是兔年,兔子身上驮满了五谷。作品成型了,这是一只高高竖起大耳朵的兔子,这是一只昂首自信的兔子,这是一只抬起右前蹄阔步向前的兔子,这是一只可爱活泼的兔子,这是一只充满力量感的兔子。王会琴很满意,但还要起个名字,这可难住了她,直到就要走出赛场了,“玉兔送福”4字突然 在脑海闪现,嗯,这就是我的作品名字。
比赛是完成了,但7月的聊城正值酷暑,她有些受热,身体很不舒服,随着大巴车晕晕乎乎来到颁奖礼堂,被安排在第一排就坐。当面花一等奖得主喊到她“王会琴”的名字时,她都傻眼了,“是在叫我吗?”她上台领奖时,她师傅在台下哭了:“我都没给她梳梳头发,整理整理,也没给她化化妆。”是啊,谁能想到王会琴会得奖呢?这个有些沉默寡言的王会琴太不起眼了,那些全国高手、面点大师根本没把她放在眼里呀!
得过全国大奖的王会琴出名了,她很快被评为县级拔尖人才、妇联代表……
如今,她干得越来越起劲。她说,她喜欢这个,一个个栩栩如生精巧可爱的作品经她的手打磨出来,是她最开心的事。而且,现在的人们越来越注重传统花馍的礼节来往。看着顾客一张张期待的脸,她从不会让他们扫兴而归,哪怕再累,她都要尽力满足乡里乡亲。抖音的宣传,也为她引来了渭南、铜川等地的订单。她的花馍前途光明, 也引来了好多跟她学习的徒弟,我们祝愿王会琴的花馍事业蒸蒸日上。
(原文载于《白水文艺》2025第1期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