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级非遗项目——陶始祖与雷公庙会
项目概述:
雷公庙会位于陕西省白水县大雷公村东侧雷祥墓前,村内建有雷祥行宫、戏楼等建筑。白水河域自古盛产陶瓷,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二日及十月二十二日,十里八乡的乡民、窑主及周边县(澄城、蒲城、铜川、耀县等)的陶瓷艺人汇聚于此,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庙会以民间信仰为核心,兼具医学交流与陶瓷商贸功能,兴盛于元代,延续至明清、民国。活动期间,香客、郎中、陶瓷艺人等先至雷公庙与墓地祭拜,再到“亚父行宫”祈福,随后进行陶瓷交易,夜晚观戏,持续数日。雷公庙会不仅是群众性文化活动,更承载着中华民族尊祖敬贤、崇尚技艺的传统美德,是医陶文化的重要象征。
价值特征:
1. 文化价值:雷公庙会是典型的民间信仰活动,融合了陶瓷行业崇拜、医学交流与商贸功能,体现了中华民族尊重创造、尊祖敬贤的精神内核。
2. 民俗价值:庙会保留了关中地区传统民间文化的原生形态,是研究民俗学的重要活态样本,承载了大量民间艺术、手工艺及社会习俗。
3. 行业象征:作为医陶始祖雷祥的纪念活动,庙会为中医和陶瓷行业提供了精神寄托,象征技艺传承与行业繁荣。
4. 经济与旅游价值:庙会的复兴对推动区域文化经济发展、促进旅游业具有积极作用。
存续状况:
雷公庙会曾因历史原因一度衰落,但民间自发组织的祭拜与交易活动从未中断。2009年6月,该项目被列入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得到官方认可与保护。目前,庙会仍延续传统仪式,但规模与影响力需进一步恢复,周边古建筑(如戏楼、行宫)及民俗技艺也亟待系统性挖掘与保护。
保护计划 :
1. 文化挖掘:整理雷公庙会历史文献、口述资料,记录民俗仪式与技艺流程,建立完整档案。
2. 活态传承:支持民间艺人参与庙会,举办陶瓷制作、中医义诊等传统活动,增强群众参与度。
3. 设施修复:修缮雷公庙、戏楼等古建筑,优化庙会空间环境,提升文化展示功能。
4. 宣传推广:通过新媒体传播庙会文化,结合旅游开发设计特色体验项目,扩大影响力。
5. 政策保障:争取专项资金支持,联合非遗保护机构制定长期保护方案,确保可持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