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
在中国大地上演绎了一段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的文化传奇。
从古老的起源,
到现代的传承,
茶文化如同一股清泉,
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
滋养着人们的心灵。
始于神农
位于湖北省随州市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内的
炎帝神农雕像
茶,
古称“南方之嘉木”。
早在上古时期,
茶就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相传,神农尝百草,
日遇七十二毒,
得茶而解。
因此,最初茶被当作治病的良药,
后又被当作祭祀用品。
直至南北朝时期,
才开始形成独立的饮茶文化。
在王褒的《僮约》中,
出现了关于“烹茶尽具”“武阳买茶”的记载,
表明此时开始有了茶具和茶叶市场。
文人雅士开始将饮茶作为一种修身养性的活动,
茶的艺术性和精神内涵逐渐展现,
茶文化的地位逐渐提升。
陕西咸阳汉阳陵出土的茶叶标本
兴于唐
陆允明画作《陆羽品茶图》
唐开元后,
茶道大行,
饮茶之风弥漫朝野。
“茶圣”陆羽编著的《茶经》
探讨了饮茶艺术,
首创中国茶道精神,
成为唐代茶文化的标志。
茶叶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
茶叶贸易日渐繁荣。
丝绸之路的畅通、茶马古道的开辟,
促进了中国茶文化的传播,
对世界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茶马古道线路图
盛于宋
宋代点茶技艺演示
宋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高峰期。
文人将对茶的讲究发挥到了极致,
开发了点茶与斗茶等活动。
点茶是将茶叶研磨成粉末,
然后用沸水冲泡,
再用茶筅搅打出泡沫;
斗茶是比较点茶技艺和茶汤品质的活动,
在当时的社会各阶层都非常盛行。
南宋吉州窑褐釉贴花瓷茶盏
宋代红陶茶碾
宋代对水质、器具、冲泡方法等方面
有着极高的追求,
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
各种精美的茶器也应运而生。
茶叶的生产和加工技术也不断提高,
出现了许多名茶,
如北苑贡茶、龙园胜雪和小龙凤团等。
变于明清
明代是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
炒青技术初步成熟,
并且因为工艺的不同,
出现了黄茶、黑茶等不同茶类。
明太祖朱元璋废团茶改散茶,
使得饮茶的成本更为低廉,
促进了茶文化的普及和发展。
清初,
茶叶生产相当发达,
并向其他国家出口,
中国茶风靡世界。
茶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茶馆、茶社遍布城乡,
成为人们社交、休闲的重要场所。
文人墨客对茶更是钟爱有加,
他们以茶会友、以茶抒情,
在茶香中寻求心灵的慰藉和创作的灵感。
话剧《茶馆》演出剧照
新于现代
2021年3月20日,
陕西紫阳“春之茶”文化旅游主题活动文艺展演现场
进入现代社会,
茶文化不断创新与发展。
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使得茶叶的产业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茶艺表演、茶文化讲座、茶博会等
茶文化活动形式日益丰富,
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和参与。
茶文化还与旅游、教育、健康等领域相结合,
形成了新的产业形态和发展模式。
观众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参观
游客在湖南省长沙市金井镇的
金井茶旅融合产业园采茶、游玩
茶文化在中国历千百年而不衰,
无论家庭聚会,
还是与朋友分享,
都在延续着茶文化的脉络,
为人们带来无尽的美好与享受。
本期推荐
“茶社”,
一起去感受那份独特的氛围和韵味吧!
全景展览
识别二维码观看
“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