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小雪至,这些非遗美食应时对景 吃糍粑
   开放时间: 2024-11-22至2024-11-22
   活动地址: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乾佑街41号柞水县图书馆附近
   收费信息:免费
活动详情

        迎冬小雪至,应节晚虹藏。11月22日,进入冬季的第二个节气——小雪。

为了迎接寒冬,在将雪未雪的小雪时节,全国各地有做腌菜、吃糍粑、晒鱼干等习俗,我省许多非遗美食也与此应时对景、相得益彰。

吃糍粑是小雪节气的传统习俗。糍粑多用熟糯米饭制作而成,有大有小,象征着喜庆、团圆和丰收,尤其在客家地区十分流行。在陕西的客家人主要分布在商洛市,具体包括商州、柞水、洛南等县区。这里的糍粑以洋芋为原料,尤其柞水县的洋芋糍粑吃起来嫩滑爽口,营养丰富,有食疗保健作用,冬天吃健胃暖身、祛寒防燥,是老少皆宜的风味小吃。2013年,柞水洋芋糍粑被列入陕西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11月19日,在商洛市柞水县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入口对面,一家名叫“春花的院子”的民宿传来阵阵伴随着欢笑的“乓乓”的捶打声。进院询问得知,从西安来的一群游客正在体验打糍粑。

“最近,秦岭山区都下雪了。我们公司想赶在牛背梁封山之前组织团建,欣赏山间美景,再尝一下当地正宗的洋芋糍粑。”团建负责人高乐说,“大家都亲自体验了一下打糍粑,感觉新鲜有趣,吃得也分外香。”

这间民宿的主人叫李春花,也是柞水洋芋糍粑的县级传承人。“在过去,粗粮细作的洋芋糍粑是当地待客最好的饭食。随便走到哪个乡村,只要你提出想吃洋芋糍粑,厚道的柞水人都会热情地为你打上一盘。”她说。

当地流传着一首关于洋芋糍粑的民谣:“万青九间房,洋芋当主粮。生活要改善,洋芋来砸烂。”万青、九间房靠近秦岭山脊,森林茂密,平均气温低;而且土壤是砂砾土,麦子产量低、苞谷长不老,但适合种植洋芋。由于气候条件,这里生长的洋芋蛋白质含量高,而且洋芋经络和杂质也少,所以人们以此为主粮。

洋芋糍粑是这里的劳动人民勤劳、热情、有智慧的产物。据李春花介绍,洋芋糍粑的制作工序包括清洗、蒸熟、刮皮、揉压、捶打、烧汁等,整个过程费时费力。每一窝好吃的洋芋糍粑都会经历被木锤在石板上捶打四十分钟到一个小时。高蛋白的洋芋在外力作用下会逐渐变得滑韧黏糯、晶亮软弹,然后用沾水的铲子把糍粑堆在一起,就算打成了。

洋芋糍粑的味道如何,还看最后浇什么汁子。有人加酸酸的浆水菜,有人加香辣的油泼辣子,还有人偏好甘甜的玫瑰蜂蜜。

“洋芋糍粑是很多人小时候的记忆。如今,随着柞水全域旅游的发展,以洋芋糍粑为代表的柞水特色小吃也被更多人熟知和喜爱。期待洋芋糍粑这道美食在引领乡村振兴,培育乡村产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柞水县文化馆馆长张晓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