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讲好麟游故事(四十六)| 汤中有乾坤 肉中有故事
   开放时间: 2024-01-01至2025-01-01
   活动地址: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九成宫镇麟游县公安局出入境接待室
   收费信息:免费
活动详情

汤中有乾坤 肉中有故事

羊的品种有南江黄羊、成都麻羊、金堂黑山羊、黄淮山羊、马头山羊、陕南白山羊、陇东黑山羊、大青羊、雷州黑山羊、关中奶山羊、新疆绵羊、青海滩羊等等。各地自然气候不同,羊的生长环境也有差异,这些差异直接关系到羊肉的品质。布尔羊改良当地山羊效果好,繁殖率很高、肉质好,具有高蛋白、高磷脂、高消化率、低脂肪、低胆固醇、低膻味等特点,肉是世界公认健胃强体的保健品。

 

伏天吃羊肉, 《黄帝内经》记载 “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适时多吃羊肉可以祛湿气、避寒冷、暖胃生津,起到保护胃肠的作用。三伏天是全年温度最高季节,此季节人体阳气最为充足,加之自然界是一派火热,喝羊肉汤可以形成“内外夹击”,使体内寒气驱出体外,能起到温中散寒、温补气血的功效,达到以热制热、发汗排毒的奇效。

 

2023年麟游伏羊美食节开幕于7月11日,开幕以来聘请中国烹饪大师、陕西烹饪大师为游客及麟游县群众免费提供羊肉汤、手抓饭、羊肉粥合计4.9万人次,伏羊美食节活动组织了形式多样的演出,先后开展了《开幕式演出》《太极之夜》《社会组织之夜》,场场演出得到群众拍手叫好。举办伏羊美食节系列活动旨在通过多种形式“促进消费、聚起人气、紧抓产业”。

 

 

 

 

美食节现场有新疆烧烤、西安手抓、清真水盆、羊肉泡馍、宝鸡刘一手泡馍、羊肉金丝饼、羊肉饺子等系列羊肉菜品及小吃。在青莲山广场人山人海,不光是美食,还有为小朋友准备的游乐场。伏羊美食节三口大锅非常有讲究,它代表了“天地人”大锅的羊肉汤,每天三只羊,熬制三个小时,500斤鲜汤,汤味鲜美,咸淡适口,肉烂骨离,百姓点赞叫好!

 

全国生态食材认定中心根据现场调研及评审标准对麟游县布尔羊进行了系统的各项数据分析,符合认定标准,认定布尔羊为全国生态食材,这一认定使布尔羊产业发展给予了品牌背书。布尔羊品质高于普通羊品质,是中高端餐饮的高品质原料。有人讲什么地方都能吃到羊肉为什么要到麟游县来吃?那么今天我们要说道说道,高品质的美食往往是大自然赋予的,麟游县的水含矿物质较高,而用矿物质高的水煮出来的羊肉不膻而且很鲜,这是陕西的唯一。

 

 

先秦时期是讲究礼制的时代,羊的地位仅次于牛。无论是祭祀,还是对臣子的赏赐,羊肉作为精美肉食,都会名列其中。《国语·楚语下》记载:“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礼记·王制》载道:“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牛、羊、豕(猪)的排位,凸显了当时森严的等级制度,也反映出羊肉的弥足珍贵。吃羊肉成为一种尊贵身份的体现,只有特定的贵族才能拥有这项特权。那么羊肉的烹饪手法又是什么呢?

周代烹饪羊肉已经非常讲究了,选羊羔,挑脊侧肉,还要求现杀现宰。史载当时诞生了最早的宫廷奢宴“周八珍”,其中四珍都用到了羊肉,且不乏浸酒、蘸梅子酱、生腌各种花样。其中有一道终极吃法——炮牂,集煨、烤、炸、炖之手段料理一只母羔羊。它的孪生菜是大名鼎鼎的“炮豚”,也就是烤乳猪的前身。

 

“炮”是一种烹饪手法,将食材用泥裹着烤,这样可以使肉呈现外皮脆、肉质嫩的口感。屈原在《楚辞》中也提到了“炮羔羊”这一美味。汉代以前,烹饪羊肉多以煮、炮为主。汉代时期,饮食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热爱美食的人们想尽办法开发出更多的吃法,或腌制羊肉,或熬汤做羹,还能够晾干做肉干,也能切成细条烹饪,甚至用烟熏烘烤等,羊肉的制作方法日益精湛。

 

魏晋南北朝,胡汉烹饪技艺交融,事实上,秦汉时期羊肉并不是中原人民餐桌上的首选。在人们日常食用的肉类中,猪肉占据重要位置,从而导致养猪业发达。猪是杂食动物,而羊是草食动物,在中原农耕区,养猪比养羊更具优势。因此,羊肉依然属于珍馐美馔,多为达官贵人享用。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交融期。在这一时期,中国饮食具有胡汉交融的特点。如在饮食烹饪方面,各民族都把自己的饮食习惯和烹饪方法带到了中原腹地。从西域地区来的人民,传入了胡羹、胡饭、胡炮、烤肉、涮肉等烹炮制法。

成书于北魏末年的《齐民要术》中,收录了大量羊肉美食,如“胡炮羊肉”的做法:“肥白羊肉—生始周年者,杀,则生缕切如细叶,脂亦切。著浑豉、盐,擘葱白、姜、椒、筚拨、胡椒,令调适。净洗羊肚,翻之。以切肉脂内于肚中,以向满为限,缝合。作浪中坑,火烧使赤,却灰火。内肚著坑中,还以灰火覆之,于上更燃火,炊一石米顷,便熟。香美异常,非煮、炙之例。”

 

 


还有一道“羊盘肠雌解”,是取羊血、羊油,加入各种调料以及面粉、米屑,另提前准备羊肠,用白酒、清水反复灌洗,将前面的混合物装入肠中进行蒸煮,待煮熟后捞出,切段食用。这道美食或许就是今天“羊血肠”的前身。

 

西汉张骞通西域后,中亚饮食之法渐有传入汉室者,胡羹即是其中之一。魏晋南北朝时在宫廷中十分流行。胡羹的制法是:羊肋三公斤,加羊肉二公斤,水四升,煮熟,肥肋骨抽掉,切肉成块,加葱头五百克,芫荽五百克,并安石榴汁数合调味。安石榴是安息石榴的简称,是从伊朗传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