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隋唐历史,不能不说九成宫,翻开《隋书》,新旧《唐书》等史书和众多的离宫野史、传奇演义小说,讲到隋唐历史时没有不提到九成宫的。九成宫驰名中外,享誉海内外。
九成宫座落在陕西省麟游县城杜水之阳。据史书记载,九成宫始建于隋开皇十三年(593年),由尚书右仆射杨素负责监工,派“巧思过人”的宇文凯为将作大匠(类似现在的总工程师),经过两年零两月紧锣密鼓地修建,于开皇十五年(595年)三月竣工。离宫初名曰“仁寿宫”,是取《汉书·董仲舒传》中“尧舜行德,则民仁寿”之意。隋义宁元年(617年),仁寿宫随着隋王朝衰落而荒废。唐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夺取皇位后,于贞观五年(631年)下诏修复仁寿宫,增筑禁苑、武库等,更名为“九成宫”,取《吕氏春秋·音初》“为之九成宫之台”之句,意思是复集九重台。贞观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多次率文武百官、嫔妃侍从驾幸九成宫,九成宫再度热闹起来了。唐永徽元年(651年),唐高宗李治即皇帝位,于次年下令维修九成宫,营建了太子殿等建筑,并更名“万年宫”,希望李唐帝业在自己手中兴盛发达、传之万年。乾封二年(667年)恢复了“九成宫”原名。唐仪凤三年(678年),高宗第8次驾幸,适逢暴雨,宫阙被淹,九成宫衰落了。唐开元年间,唐玄宗李隆基下诏,把九成宫借给岐王李范(玄宗之弟)避暑。开成元年(836年),麟游地区遭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洪水和泥石流冲毁了九成宫全部宫殿。九成宫自隋开皇十三年营建,到唐开成元年水毁,历时两朝二百四十三年,是隋唐历史重要见证。
中国地城广阔,名山丽水、胜景佳地枚不胜举。然而,隋唐帝王却为什么情有独钟,要在麟游这四塞之区大兴土木,营造离宫呢?这里,还有两个美丽的传说。一个传说叫"风鸣岐山”。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建立隋朝后,计划在岐州营建离宫。地点勘定后,凭空飞来几只凤凰鸟鸣叫不休,一会儿后又掉头北去。凤凰乃为古代吉祥鸟,官员们顿感蹊跷,忙派兵追赶,一追便追到麟游,见这儿山环水秀,风景佳丽。官员们议论莫非凤凰引路,叫在这儿营建离宫?遂把此事告知文帝,文帝大喜,系自率众视察,见麟游山中果然环境优美,便下诏在麟游营建仁寿官。另一个故事叫“一可望长安”。传说隋开皇十三年,隋文帝巡幸从岐州到彬州去,途经麟游,登天台山观景。文帝信步走来。突然一道亮光直刺眼底,顺亮光望去,恍惚中看到京都长安豪华的宫殿、热闹的街市。隋文帝惊喜万分,认为麟游是块神地,便下诏在此营建离宫。两种传说,可信程度有多大,谁也说不清楚。不过,“凤鸣岐山”史书确有记载,古麟游县志也记述道:“隋时碧城山下有凤凰鸣叫,故在麟游古地杜阳置凤栖郡。"时至今日,县城西边的大山还叫凤凰山,山前小丘叫凤凰台,传说是当年凤凰栖落处。“一可望长安”的传说在麟游民间流传盛广,但谁也没有真正看到过长安,史书也没有记载。九成宫建在麟游,真是千古之谜。不过,据古书记载,麟游古时虽“车不容轨,马不疾驰”,但这里青山四绕,碧水中流,山泉密布,松柏葱郁,空气清新,环境幽雅,夏季更是“无郁蒸之气,微风徐动,有凄清之凉,信安体之佳所,诚养神之胜地”。隋文帝在这样的风水宝地营建离宫,确属独具慧眼。
九成宫曾因建筑精美、富丽堂皇而被誉为“离宫之冠”。九成宫周围有城墙,约五华里多,东西长一千零一十米,南北宽三百余米。城内有宫,宫城有四门,北为玄武门,南为永光门,有一条横贯东西的大街,恰好与现在的街道方向吻合,宽度比今日街道两侧各宽一米,约15 米多,可见宫城规模之宏大。宫城主要建筑以天台山为中心,依此展开,随高就低,依山傍水。宫城溶人工建筑与自然、山水于一体。建筑与建筑之间全部用廊道、天桥相通,曲径通幽,宛转奇丽,妙趣天成。《九成宫醒泉铭》这样向世人介绍九成宫全貌:杜水清流,汇溶为湖,宫阙皆依山而建,亭榭全凌波而筑,“高阁周建,长廊四起,栋宇胶葛,台榭参差,仰观则迢遰百寻,下临则峥嵘千仞。珠壁交映,金碧相辉,照灼云霞,蔽亏日月”。唐代著名画家李思训,绘画了宫外一角——《九成宫纨扇图》,从画面看,依山而建的亭台楼阁花团锦簇,涉水而筑的水榭长廊宛转曲折,人影晃动,锦衣绣裙,乐工弄箫,宫女翩翩起舞。难怪在九成宫荒衰一百五十多年后的唐开元年间,唐玄宗将九成宫借给岐王李范避暑时,大诗人王维还惊叹其建筑豪华、环境幽雅,写道“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人镜中。林下水声喧语笑,岩间树色隐房栊。仙家未必能胜此,何事吹笙向碧空。”
九成宫因其独特的山林胜景、富丽堂皇的殿台宫阙吸引着隋唐天子频频驾幸,九成宫一度成为全国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堪称“陪都”。有多少炳耀史册的帝王将相、才华卓著的文臣武将、名垂千古的诗人、画士都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珍贵的历史行踪。隋唐两朝四帝21次驾幸九成宫。隋文帝从仁寿宫竣工的当年驾幸到驾崩,短短9年时间就驾幸7次,每次都是春来秋去,最长时间达一年零四个月。隋朝的许多重要国事宫事都在这里处置,文帝和皇后均死于仁寿宫,京都长安如同虚设。隋炀帝杨广从小随父来仁寿宫避暑,争宠夺位、登基称帝等许多著名历史事件都发生在此。唐太宗李世民先后5次到九成宫避暑,留下了诸如丹霄殿大宴群臣、平息结社率叛乱、魏征犯颜直谏、太宗虚怀若谷纳谏等许多名扬史册的佳话趣史。唐高宗李治先后8次携武则天来九成宫避暑。不仅如此,药王”孙思逸也曾多次随驾到麟游,留下了采药炼丹、修生养性、治病救人等动人故事。唐初文坛“四杰”有两个游幸过九成宫,王勃著有洋洋千言的骈文《九成宫颂及颂表》,卢照邻写有《病梨树赋》。唐代大诗人杜甫、王维、李商隐都留有咏九成宫的佳句。唐代以九成宫为主题的诗文书画对后世产生了积极影响。
“今古市朝已变,隋唐楼殿成空"。随着时光的流逝,盛极一时的九成宫早已被历史的烟尘所淹没。1987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隋唐研究室主任马得志率员对麟游县城及其周围进行了多次考察和发掘,发现了很多重要遗址,基本探明了隋仁寿宫、唐九成宫的原貌。特别是1988年,县邮电局在后院基建时发现37号址,经过6年考古发据取得了重大突破,被评为中国“八五"十大考古新发现。九成宫虽然不存在,但遗存的文物古迹众多,尤以《九成宫醋泉铭碑》为最,驰名中外。特别在日本、东南亚一带享有盛名。当今,慕名前来观光旅游、避暑消夏临修文的中外旅客络绎不绝,与日俱增。相信,随着麟游县的对外开放和九成宫的进一步开发,麟游山区肯定会再度热闹繁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