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羌族十三花” 绽放青木川——辅唐宴的前世今生
   开放时间: 2024-11-11至2024-11-11
   活动地址: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大青路
   收费信息:免费
活动详情

2024年11月11日,第七届千人百桌辅唐宴在青木川古镇景区回龙场老街上演饕餮盛宴。


1.jpg.jpg


从回龙场老街西边沿石板街向东一字儿摆席。100张八仙桌,近千攒动的人群,觥筹交错的喝彩,知客的方言表席,笑语嫣然的食客……漫溢在老街瓦楞间的除了佳肴美馔的香,还有甜蜜蜜乐淘淘的醉。这一刻,青木川古镇沉浸在一派连过大年都少见的浓郁香氛中。


2.jpg.jpg


在饱享口福的同时,大多数食客只知道辅唐宴可能与民国时期雄霸青木川的乡绅魏辅唐有关,那么辅唐宴的前世今生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宁强非遗——羌族十三花


羌族十三花因由十三道不同的菜组成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宁强县青木川镇等地,其菜系以其品种多样、精美可口、制作精细、营养丰富、油而不腻、老少皆宜、色香味俱全,颇具羌族特色而著称,深受人们喜爱,从而成为婚丧嫁娶,招待亲朋好友的必备美味佳肴。


2016年11月,“宁强羌族十三花习俗”列入县级非遗保护项目名录。


3.jpg.jpg


田九成“炮制”羌族十三花


明洪武三十年(1397)沔县羌僧田九成以马面山为据点聚众揭竿起事,自称“汉明皇帝”,年号“龙凤”。效仿明太祖朱元璋进贡的十三个行省的菜品,命手下也炮制十三道菜品,号称“羌族十三花”。


4.jpg.jpg


民国辅唐宴


到了民国时期,青木川的魏辅唐为了招待贵宾,让民团魏保长的妻子赵莲裔带领一帮厨师对“羌族十三花”的食材进行了重新配伍整合,得到了川陕甘客商以及国民党要员的赞许,还被冠之以一美名——辅唐宴。于是这种宴席制式及习俗便随着一代代乡厨如曾学芳、屠素珍、赵德旺等人流传下来。


5.jpg.jpg


“羌族十三花”菜品


宁强羌族十三花由10个蒸碗3个炖菜,以及凉菜还有干碟子组成。蒸菜有夹沙肉、粉蒸肉、粉蒸排骨、扣肉、酥肉;素菜有南瓜、根面角、假鱼;凉菜有六道,碗底可铺豆芽、魔芋丝、香椿、枸杞芽、野菜、笋子,上面可以铺口条、猪唇、猪耳朵、心片、牛肉、豆干等,可根据现有的食材改变,但数量不可变,最后把它们混合在一起摆放席桌中央称“中盘”;炖菜有干菜炖腊肉猪蹄、野生菌炖土鸡、清炖牛肉(羊肉)。干菜一般有头年晾晒的干竹笋、干豇豆、萝卜茧子、干青菜等;野生菌有野生蘑菇、香菇、羊肚菌等。


6.jpg.jpg


坐席:身份的象征


宁强羌族十三花宴席不常摆用,旧时只有在接待贵宾时才做席,它是尊严、地位的象征。宁强羌族十三花在摆台中的摆法有讲究:须是八仙方桌,凳子配长条凳,分上下席,左右环席各两座,四方八人,男女分桌,有规有矩。上席为贵客、长辈,首席为主人家的长者,陪客坐环席。

宁强羌族十三花在上席前,先要给客人上茶水和果碟。境内自唐以来就有产茶的记录,茶也是羌族人迎宾待客的佳品。羌族人沏茶比较讲究,其中以炒青和罐罐茶为主。果碟则是由瓜子、花生、核桃等拼合而成的小果盘。


7.jpg.jpg

第01桌甘肃客人喊出了口号:弘扬非遗文化,共享辅唐盛宴


8.jpg.jpg

第100桌食客的狂欢


摆席有讲究


宁强羌族十三花传统宴席上席时,用黑白瓷碗装菜,在摆放时不但顺序有先后,位置讲究,摆席更有讲究。


合卺酒席:结婚合卺酒席要摆成“腰里硬”(即10个蒸碗摆成左3右3中4,中4正对上下席)。


白事酒席:丧事酒席要摆成“一杆旗”(即以上席为中,依次中1次2三3四4呈梯形摆放)。


嘉礼宴席:若是寿宴、学酒宴、升迁宴要摆成圆形的全席,与八仙桌相呼应,暗合天圆地方,感恩赐福之意。


宁强羌族十三花菜肴全部上桌后,在八仙桌上看起来就像氤氲香雾中盛开的一朵朵鲜花,堪称嗅觉的沦陷、味蕾的放纵、视觉的迷失。


近年来,青木川街上一些婚礼宴席采用羌族十三花做席,只是食材更精美些。一些游客眼馋,跟总管支客商量交百元体验一下,讨个吉利,基本多能满足他们的需要。


9.jpg.jpg


10.jpg.jpg


11.jpg.jpg


编辑:刘彦庆


审阅:王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