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舞蹈日
咸阳非遗“梆绞舞”推广活动
什么是梆绞舞?
梆绞舞是一种融合古代音乐和舞蹈元素的传统艺术形式,其起源和发展与古代中国的文化和艺术紧密相关。通过研究咸阳杨家湾汉墓出土的文物和古代文献,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梆绞舞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梆绞舞流传于咸阳的安村、东南坊以及户县等地,因表演时舞者手执梆子或绞子边击边舞而得其名。
5.15日上午10时,由咸阳市舞蹈家协会、咸阳市非遗保护中心共同主办“5.15”中国舞蹈日暨咸阳非遗“梆绞舞”推广活动,在咸阳市市民文化中心隆重举行。咸阳市舞蹈家协会名誉主席、《梆绞舞》艺术指导陈菊珍,咸阳市舞蹈家协会主席杨春,咸阳市群众艺术馆馆长、咸阳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李军参加开幕仪式。 随着“5.15·我要舞”,一起舞中国舞蹈日的口号响起,咸阳市舞蹈家协会列队,随着动感的音乐跳起了原创广场舞《天好地好时光好》,激励梦想,追求美好。 咸阳市舞蹈家协会名誉主席、《梆绞舞》艺术指导陈菊珍为本次活动致辞。咸阳市舞蹈家协会主席杨春宣布咸阳市非遗民间舞《梆绞舞》推广活动启动,咸阳市舞蹈家协会会员 咸阳市群众艺术馆舞蹈干部王诗佳、梁静,咸阳市舞蹈家协会会员、咸阳师范学院教师 夏振宇 、咸阳市舞蹈家协会会员、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王涛现场展示咸阳非遗“梆绞舞”。 为了宣传“梆绞舞”,咸阳市舞蹈家协会名誉主席、《梆绞舞》艺术指导陈菊珍进行现场教授流传于咸阳市秦都区的安村、东南坊等地“梆绞舞”,对表演时基本动作“弓步击梆”“十字步擦绞”“转身击梆”“单步击梆”“单步转绞”及舞者手执梆子或绞子边击边舞技术要点进行指导。梆声清脆、绞声柔和、对舞对跳,由于道具轻便、动作简单、易学易跳,广为普及,现场产生出一种活泼欢快的气氛,深受现场舞者和观众的欢迎。 咸阳市舞蹈家协会在“5·15”广泛地推广咸阳非遗“梆绞舞”,让广大群众弘扬和传承咸阳非遗“梆绞舞”民间艺术,跳出咸阳的舞步、人民的舞步、时代的舞步,让优秀传统文化非遗“梆绞舞”在咸阳大地上锦上添花,以更加饱满的文化自信彰显“西部名市·丝路名都”的咸阳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