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蒲图活动 | 蒲城县图书馆 蒲城县朗协2024“诗意端午 粽享书香”经典诗文朗诵活动
   开放时间: 2024-06-07至2024-06-07
   活动地址: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奉先街道蒲城县图书馆
   收费信息:免费
活动详情
《 端午祭歌》

作者   月泊西湄穿越两千年的风雨,翻开历史的记忆,我仿佛看到汨罗江畔,一个悲愤的身影纵身一跃,跃入滔滔江水之中。

举世浑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阵阵江风,无力吹散你内心的悲凉。滔滔江水,又如何能够淹没你不屈的灵魂。
几经流放,半世沧桑,蒙冤受难的绝望,山河破碎的哀痛,怎不让你击剑而歌向天问,怒发冲冠为国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你三闾大夫的执着;“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这是你诗人的高洁;“哀民生之多艰,虽九死其犹未悔”这是你忠贞爱国的情怀。
然而,怎奈王权的浊浪汹涌,难酬你报国之宏愿。纵使你诘问苍天,苦吟《离骚》,颠沛流离的风啊依然截不回你被放逐的灵魂。唯有这呜咽的汨罗江,能够懂得你的赤胆忠心。你决然地纵身一跃,让汨罗江生生疼痛了两千多年。那一首《怀沙》,见证着一个诗者的高洁灵魂,捍卫着一代朝臣的忠贞刚烈。
龙舟划破江水,思念漫延堤岸。沉睡的汨罗江,在五月开始苏醒。艾草青青,祭奠着大夫的悲壮;江水悠悠,诉说着诗人的忧伤。
 两千多年来仍有一种不屈的精神,从汨罗江逆流而上,两千多年来仍有一种力量把你圣洁的信仰高高举起。水一样流逝的岁月,泯灭不了你不朽的忠魂,你已辉耀为汨罗江上一轮悲怆不落的太阳。那圣洁的光辉,濯洗着人们的灵魂,成为后人心中景仰的无字碑铭。 
端午又至,艾草已遍插朱门,雄黄酒也已斟满,让我用滔滔江水为你弹奏一首安魂曲。在五月的岸边,轻轻捧出你的名字,虔诚地铺进我的诗行,在诗行的每一寸呼吸里书写着心灵的祭奠和生命的仰望。

朗诵者简介:

闫爱丽,女45岁,在蒲城县卫生健康服务中心工作。


作者:碑林路人这是一次深沉的祭奠

它将一个诗人不屈的傲骨

在一个民族的节日里

反反复复地追忆

这是一首悲情的长歌

它牵住了岁月,惊动了山河

它是一声声战鼓,一阵阵烽烟

它是一个族群沉默在心底的纪念

一首《离骚》仿若一柄长剑

指向那漫漫长路其修远

一段《天问》仰视那浩渺苍穹

天地万象,天地万象啊

理在何方?

荆楚大地,你形容枯槁

用一阕阕激情的文字上下求索

汨罗江边,你素衣佩兰

用一声声愤懑的呐喊警醒世人

沧浪之水清兮

如何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

如何濯我足

这清朗且浑浊的世界呀

擎不住满腔忠贞的报国之心

这奸臣嚣张的庙宇朝堂呀

容不下举世独醒的一双慧眼

问山、问水、问九天

问民生如何生之多艰

悲风、悲雨、悲社稷

悲外敌之铁骑踏破河山

楚王呀,你流放的

不是一个浪漫的诗人

而是一个朝代清醒的灵魂

是故土家园飘摇动荡的精神

汨罗江水承载了三闾大夫的爱国之躯

汨罗江水托起了中华千年的端午之殇

你是诗人,你用生命缔造了一个国家古老的节日

你是勇士,你用铮铮傲骨撑起了一个民族不屈的脊梁

两千多年,多少龙舟竞渡,多少艾叶飘香

多少雄黄米酒,隔着时空,遥望星河

百万秦兵,怎敌风雨无情,怎敌时光飞逝

怎敌大江东去,千古风流

皓皓之白,何惧蒙世俗之尘埃兮?

烈烈长日,终须有丹心问鼎岁月之巅兮!

朗诵者简介:

刘晓云:陕西省蒲城县朗诵协会会员、喜欢朗诵、舞蹈、旅游、性格开朗活泼、豁达、愿我们一起徜徉在诵读的快乐中。传承蒲城文化、讲好蒲城故事





 《端午情怀》汨罗江畔的风轻轻吹来,带着千年的思绪和感慨轻轻的粽叶包裹着岁月的记忆。那一粒粒糯米如同凝聚的时光,五彩的丝线缠绕着祝福的希望,端午的气息在空气中静静流淌。想起屈原那不屈的脊梁,在黑暗中坚守着理想的光芒,纵身一跃化作永恒的悲壮,却让精神在历史中久久传唱。龙舟劲度,锣鼓喧天,那是对勇气的礼赞,对力量的崇尚。人们挥洒汗水,拼搏在水上,为了追逐心中那片明亮。端午是中华民族的圣殿,传承着智慧,承载着情感,让我们在这一天心怀敬畏,品味着传统的韵味,汲取着前进的力量,让端午的情怀在心中荡漾。如同那江水奔腾不息,源远流长,在每一个角落绽放光芒,续写着华夏儿女的骄傲与辉煌。

朗诵者简介:

校红莉,陕西蒲城 人,蒲城卫生健康服务中心职工,喜欢读书、 朗诵、旅游爱交朋友。



《端午祭歌》

 作者 月泊西湄 穿越两千年的风雨,翻开历史的记忆,我仿佛看到汨罗江畔,一个悲愤的身影纵身一跃,跃入滔滔江水之中。

举世浑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阵阵江风,无力吹散你内心的悲凉。滔滔江水又如何淹没你不屈的灵魂。几经流放,半世沧桑,蒙冤受难的绝望,山河破碎的哀痛,怎不让你击剑而歌向天问,怒发冲冠为国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你三闾大夫的执着;“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这是你诗人的高洁;“哀民生之多艰,虽九死其犹未悔”这是你忠贞刚烈的情怀。然而,怎奈王权的浊浪汹涌,难酬你报国之宏愿。纵使你诘问苍天,苦吟《离骚》,可颠沛流离的风啊,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你三闾大夫的执着;“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这是你诗人的高洁;“哀民生之多艰,虽九死其犹未悔”这是你忠贞刚烈的情怀。然而,怎奈王权的浊浪汹涌,难酬你报国之宏愿。纵使你诘问苍天,苦吟《离骚》,可颠沛流离的风啊,依然载不回你被放逐的灵魂。唯有这呜咽的汨罗江,能够懂得你的赤胆忠心。你决然地纵身一跃,让汨罗江生生疼痛了两千多年。那一首《怀沙》,见证着一个诗者的高洁灵魂,捍卫着一代朝臣的忠贞刚烈。
龙舟划破江水,思念漫延堤岸。沉睡的汨罗江,在五月开始苏醒。艾草青青,祭奠着大夫的悲壮;江水悠悠,诉说着诗人的忧伤。两千多年来仍有一种不屈的精神从汨罗江逆流而上,两千多年来仍有一种力量把你圣洁的信仰高高举起。水一样流逝的岁月,泯灭不了你不朽的忠魂,你已辉耀为汨罗江上一轮悲怆不落的太阳。那圣洁的光辉,濯洗着人们的灵魂,成为后人心中景仰的无字碑铭。
端午又至,艾草已遍插朱门,雄黄酒也已斟满,让我用滔滔江水为你弹奏一首安魂曲。在五月的岸边,轻轻捧出你的名字,虔诚地铺进我的诗行,在诗行的每一寸呼吸里书写着心灵的祭奠和生命的仰望。

朗诵者简介:

谢丽,卫健系统干部,开朗乐观,积极向上。热爱诵读、健身、吼唱地地道道的大秦腔,喜欢徜徉于文字中,用声音感悟生活,传播正能量。



《端午的鸭蛋》

作者:汪曾祺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定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不过用萤火虫照亮来读书,而且一夜读到天亮,这能行么?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大概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