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介绍
可触摸的记忆 江苏省美术馆藏艺术档案文献巡展(西安站)
展览时间
2023年7月20日-7月30日
展览场地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负一、一层展廊
主办单位
江苏省美术馆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
前 言 QIAN YAN
作为公益性机构的美术馆,如何调动一切可运用的手段和资源将藏品呈现给观众,最大限度地提高公众对美术馆的利用率,从而充分发挥其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是美术馆长期研究和探索的主要工作,也是近年来美术馆致力于开展典藏活化的出发点所在。江苏省美术馆拥有质量上乘、数量众多的馆藏美术作品,更拥有丰厚的艺术档案和史料文献。在馆藏展览的策划与呈现中,期望一方面通过学术展览的策划让经典作品与当代社会的艺术文化生活发展建立起亲密的联系,使陈列展览更具吸引力和生动性;另一方面通过展现不同系列和门类的藏品,给公众带来多维度的审美视角和艺术体验。
此次江苏省美术馆以“可触摸的记忆”为主题,首次推出馆藏艺术档案文献展,展出展览档案、名家信札、珍本图书等,以展览呈现江苏省美术馆对档案和文献工作的重视与关注。展览将分为记录历史——中国美术馆事业的开端、多元链接——江苏省美术馆的探索与实践两个部分,涵盖江苏省美术馆的前历史,以及自1960年以来艺档资料的系列收藏、归档和使用成果、历史档案和图书等。这些文献既是江苏省美术馆珍贵藏品的一部分,同时也以其脉络串联出美术馆发展思想和方向不断拓展、提升、深化的历程,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我们对美术馆的认识和理解。此次展览的推出,便是希望通过呈现文献史料的线索,通过对美术馆档案、藏书、文献等角度的全面展示,引导公众认识到艺术档案文献的重要性,从而更全面、更深入地感知美术馆的藏品,同时也满足人们对展览类型和品质更丰富的需求。展品中包括江苏省美术馆前身国立美术陈列馆关于1937年第二次全国美术展览会的史料和档案副本,记述了展览会从筹备到实施的完整过程,对研究该时期的文化政策及其管理运行机制、美术观念流变与实践演进问题的历史语境还原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坐标。此外还有1958年国画展览会目录、1961年江苏省油画展览座谈会记录等史料文献,同时更有宋文治、李可染、王个簃等就展览、出版等事宜与江苏省美术馆的往来亲笔信札,对于串连与粘合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相关活动、观念以及发展方向等提供了视觉化材料之外的文本角度。
对与美术作品相辅相成的史料文献进行展示与持续性的学术关照,是美术馆分享公共文化资源的重要面向,也是对于文献价值的强调与确认。在日趋快速的社会发展之下,公众对文化和精神的需求也在提升,作为学术平台的美术馆,对文献史料的收集、整理、展示和研究是深入学术的有效手段之一,在传统的视觉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之外,补充性地为公众提供了更深厚的历史内涵和观念思辨。
江苏省美术馆
▲1927年,“教育部第二次全国美术展览会”图录《过去时代》吕斯百
▲1973年7月,江苏省美术馆展出“墨西哥历代文化艺术展览”门票及工作证
▲1977年5月13日,沈柔坚写与吴俊发先生的亲笔书信
▲1981年1月,“南斯拉夫现代绘画展”在江苏省美术馆开展,图为展览上所拍摄的作品之一
▲1986年,李可染写与江苏省美术馆的书信
▲国立美术陈列馆及戏剧音乐院内部及外部剖面图案
▲朱琴葆 小巷 73.8x47.6cm 版画 1996年
▲李剑晨 晚舟炊烟 30x42cm 水彩 196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