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多彩非遗进校园 传统文化薪火传
   开放时间: 2023-04-12至2023-04-12
   活动地址:官池镇石槽初级中学
   收费信息:免费
活动详情


非遗传承

弘/扬/传/统/文/化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大荔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自强,近年来,我们按照《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实施方案》要求,大力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不断完善非遗保护传承工作,非遗传承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4月12日,由大荔县文化和旅游局、教育局主办,县文化馆、官池镇石槽初级中学承办的2023年“大美大荔 多彩非遗”非遗进校园启动仪式在官池镇石槽初级中学举行。大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高雪燕宣布活动启动,大荔县教育局局长岳志军致辞,大荔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贺康平讲话,文化馆负责人介绍了非遗进校园活动开展情况。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启动仪式上,大荔县文化和旅游局为新命名的同州快刀传承基地仁厚里小学;大荔非遗进校园示范基地石槽初级中学;朝邑剪纸传习所岳桂红授了牌,同时向石槽初级中学赠送了《世居大荔》、《强国有我》大美大荔系列丛书。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活动现场,学生和非遗传承人为大家呈现了《锣鼓表演》、《大荔快刀》、《打花棍》、《花苫鼓》等非遗项目表演,与会人员还参观了非遗保护成果和石槽初级中学德育展,《朝邑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与学校剪纸社团教师及学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学习 。






着力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

     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启动以来,我县大力挖掘整理县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申报保护项目,截止2022年底,完成市级以上项目申报 45项,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1项,省级项目14项,市级项目30项,朝邑剪纸、大荔面花、同朝皮影、二月二庙会、乞巧节等诸多代表性项目在全国打响了知名度,形成了“发掘整理、宣传保护、创新发展”的良好非遗保护工作氛围。 


 宣传广泛增强学生认知



      通过组织以“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等为主题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活动,在校园内广泛宣传非遗保护知识,讲好大荔非遗故事,同时增强对大荔非遗项目的认知度,使广大师生认识到保护传统文化就是保护我们的历史文脉,宣传非遗就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人人关注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活动丰富提高社会关注

      通过邀请省文化馆、省非遗保护中心联合举办大型非遗进校园主题活动,持续增强社会、学校对非遗进校园工作的关注度和重视度。先后在大荔县荔东小学举办了“2020手拉手非遗进校园”、在大荔县特殊教育学校举办了“2022我们的节日‘关爱儿童 粽香传情’大荔非遗走进特殊学校”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加深他们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播下对非遗文化热爱和传承的种子。



 课堂多样夯实传承基础

      非遗项目进入学校,课堂教学常态化开展,为我县非遗项目保护传承筑牢了坚实基础。在我县教育部门、文旅部门的大力推动下,结合学校教育和非遗项目的不同特点,洛滨小学、红楼小学、实验小学等6所学校先行先试,将非遗教学纳入学校教学工作,落实充足课时,积极推动非遗项目进校园工作。通过非遗项目保护传承与课堂教学的紧密结合,非遗之花在学校绽放出了美丽的花朵。


 创新形式展现时代特色

      在县域中小学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的基础上,我县非遗进校园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抓住高校研究转化优势,建立了馆校联盟。有陕西科技大学、长安大学、渭南师院、西京学院等高校在县文化馆建立非遗体验研学基地。




      通过非遗进校园活动的开展,使更多学生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提升对非遗文化的兴趣,自觉承担起非遗传承的责任,让我县的非遗焕发出勃勃生机,让民族文化自信自强成为新时代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


监制:王   端

编审:林宏霞

图文:杨登岭  马国峰

编辑:陈   谨



长按扫码关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