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老手艺·小工匠”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非遗课堂走进铁五小学
   开放时间: 2022-09-16至2022-09-17
   活动地址:碑林区碑林区铁五小学
   收费信息:免费
活动详情

新学期

非遗课堂



     9月16日下午,由碑林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主办,碑林区文化馆、碑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碑林区铁五小学协办的“老手艺·小工匠”非遗进校园系列课程在碑林区铁五小学正式开课啦。


     除了延续上学期开设的棉絮画、戏曲体验经典课程外,文化馆也设计了全新非遗体验课——戏曲面塑,让孩子们体会三种非遗技艺,传承中华非遗文化。






全新非遗课程—戏曲面塑



     戏曲面塑课程邀请到了碑林区非遗传承人刘章添老师。在课堂的一开始,刘老师告诉孩子们,戏曲面塑即捏面人,也叫“捏粉”、“江米人”,用面粉、糯米粉等原料制作各种人物或动物形象,是在民间做面花食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每件作品在塑制前,自己都要经过察阅相关书籍、画作资料构思后,还要经过和面、蒸面、醒面、面团上色、绘图、制作人物骨架、捏、搓、揉、掀,点、切、刻、划、等十余种工序 。孩子们在课堂上对老师带来的面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举手,与老师交流。








经典非遗课程——棉絮画、戏曲体验




     上学期,非遗拓展课程已经在铁五小定期展开,其中,戏曲课程及棉絮画课程都受到了孩子们极大的欢迎。本学期,我们延续了这两门经典课程,邀请碑林区非遗传承人梁庭僡老师和咸辉老师,向学生们科普戏曲和棉絮画的基本知识,并对后续开展的课堂任务进行了预告,孩子们两眼放光,对非遗文化表示了极大的兴趣。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从娃娃抓起”,我馆会继续坚持非遗进校园的系列活动,传承和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校制宜、重点突破,从继承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培养中小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兴趣,了解和亲近经典,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传承传统技艺,弘扬传统文化,探索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打造非遗校园文化的特色品牌。






文字:张博雅

排版:张卓然

校对:刘晓彤

审核: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