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碑林老故事讲读第51期




讲读人

讲读音频

讲读故事
在东关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巷子,长约600米,它北起长乐坊街,南接柿园路,东西分别与窦府巷、东新巷相望,巷中路东,一条石雕巨龙跃然腾起,似乎就要飞离地面,这便是景龙池了。景龙池,亦称九龙池。现在看来,景龙池与附近巷道并无二致。然而,要是穿越到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这一带的景致与现在相比有天壤之别。

景龙池历史久远,有过隆庆池、井龙池、龙池、兴庆池等名称,这些都要从唐代说起。据史料记载,在武则天统治时期,此地有一口井溢出水来,加上雨水积涝,在隆庆坊低洼处形成大水池,池面数十顷。因为地处隆庆坊,所以叫做隆庆池,又因是井水溢出,还被称为井龙池。唐中宗李显在位时,池水日益丰盛,面积愈加扩大,“占地数顷,深数丈”。池面形成后,有传说称池中常有云气,间或有黄龙在其中出没,被人们视为奇观。所以这池水,也被叫做龙池。
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龙往往都会与皇位产生联系,这里也没有例外。那么,从这里跃起的黄龙,又被附会为哪位皇帝呢?武则天大足元年(公元701年),相王李旦的五个儿子被赐宅居住在隆庆坊一带,后来,李隆基登上帝位,故而,这里的黄龙就被人们视为唐玄宗李隆基当皇帝的预兆了。景龙池也因为“五王子宅”得名“五王子池”。

“碑林老故事讲读”
长期招募讲读志愿者
西安市碑林区图书馆“碑林老故事线上诵读活动”正在持续进行中,并长期招募讲读志愿者。
如果您也想讲述碑林故事,并且热爱诵读,那就参与进来,我们会定期更新诵读稿件,方便各位读者选稿诵读。
1、参加诵读活动可扫描下方二维码,选取任意一篇或多篇“碑林老故事”进行诵读;
2、或自选其他碑林相关故事进行诵读(须与实际事实相符的内容);
3、诵读内容可根据时长进行节选,诵读时间不超过5分钟;
4、可用普通话或陕西话,可自行添加背景音乐,音频仅限MP3格式;
5、投递时邮件内附个人联系电话。

(识别二维码选择诵读内容)
投递邮箱:
beilinqutushuguan@163.com
咨询电话:
029-87222355
主办单位
西安市碑林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
承办单位
西安市碑林区图书馆
编辑 :敬洁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