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仓皮影戏俗称“灯影戏”、或“小戏”,是用兽皮制成各种人物形象,加以彩色点染,借灯光照射在窗幕、亮子上,由艺人操纵表演、唱白,配之以音乐演唱的一种民间戏曲艺术。 据《陕西戏剧志》和《宝鸡县志》记载,皮影戏和皮影制作技艺在陈仓区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有以影子取乐的活动和故事传说。《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有一个有趣的记载:“客有为周君画者曰:筑十板之墙,凿八尺之牖,而以日月始出时,加之其上而观。周君为之,望见其状,尽成龙蛇禽兽车马,万物之状具备,周君大悦。”王锦光专家在《中国古代的影戏》以此记述为据,认为这是我国民间影戏的先导。皮影戏自汉代就开始在陈仓地区流传。其说是以“汉妃抱子宫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文帝治国安天下,制乐传于百姓家”一诗为据。还有许多有关借光弄影活动的奇妙传说,都足以佐证陈仓皮影戏的发端和孕育及萌发阶段的初步形成的历史反映。

陈仓皮影戏的皮影种类比较齐全,有文戏用的生旦净丑、桌椅板凳、树木花草等;有武戏用的马人、刀、枪、剑、戟等;有神戏用的云朵、烤叉;还有一些特殊戏皮影道具。人物道具牛皮坚硬厚实、风格粗犷硬朗。 戏班主要唱腔为西府秦腔和西府碗碗腔。陈仓皮影戏乐队武乐有鼓、锣、钹、牙子、梆子等;文乐有板胡、二胡、三弦,有西府特色的是海笛、唢呐、长喇叭。演出剧目主要有《香山寺还愿》《剪红灯》《百凤图》等传统剧目100多部,以神话和历史故事戏为主,主要表达忠君爱国、孝老爱亲、劝善惩恶、因果报应的思想。

最具特色的演出特技内容有席生培的双手舞动8个大马人的武打戏,王新民的《李白捞月亮》中的耍火特技,赵万科、张宝德《香山寺还原》中的“佛号”演唱,罗锐艳戏箱里的阴曹地府阴阳转扇脸等,均深受陈仓广大戏迷所喜爱。
点击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