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挖掘非遗文化,传承剪纸艺术
   开放时间: 2022-11-06至2022-11-12
   活动地址:王益区黄堡镇黑池塬村
   收费信息:免费
活动详情

       为了进一步挖掘王益区的非遗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解剪纸艺术。2022年11月6日中午王益区民间剪纸艺人吴西琴在王益区黄堡镇黑池塬村举行了为期五天的“吴西琴剪纸培训班”活动。参加此次培训活动的单位领导有铜川市群众艺术馆馆长井小溪和王益区文化馆馆长吕运朋以及市群众艺术馆非遗主任王静以及王益区文化馆有关干部。培训现场村民及群众爱好剪纸者约40余人参加。

微信截图_20230501213534.png

       剪纸培训活动由80多岁老艺人吴西琴进行现场传授师范技艺。剪纸培训期间,老艺人吴西琴不断耐心地向现场群众义务传授剪纸艺术,使许多剪纸爱好者在老艺人的精心指点下,把生活和大自然中的不同形象事物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祝愿,通过炽热的双手用一张张红纸和手中的平凡剪刀,剪出了金色的光芒和对美好生活的祝福。现场令人震撼,群众热情高涨,大家深受感动。参观围观的群众妇女老幼,接踵摩肩,一时围得水泄不通。但见冬日的暖阳一时抚摸着整个黑池塬村,给这个古老的渭北黄土高原注入了无限春光。因为有了这个不平凡的剪纸培训,使得黑池塬村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生机。当时,吴西琴老人现场培训还展出了自己根据二十大会议精神自创出来了一幅幅《喜迎二十大》,《感恩心向党》《十二生肖》等系列作品,这些作品规格巨大,十分精致。通过老人家的双手栩栩剪出,凝聚着传承剪纸艺术的担当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不难看出,吴西琴的剪纸已不是她剪纸的艺术本身,而是表现出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精神风貌及人民幸福生活的热情歌颂。


       吴西琴,女,1940年生,王益区黄堡镇黑池塬村人,中国共产党员。自幼喜爱剪纸艺术,作品构图饱满,刀法纯熟,造型生动。为了使传统的剪纸艺术得到有效传承,经常在农暇时间自发带领全村群众进行义务辅导剪纸艺术,并免费为群众提供发放剪纸工具和材料,因此受到社会关注和赞誉。代表作品《十二生肖》《迎奥运》《喜迎二十大》等。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民间剪纸的表现语言不是简单的平铺直叙,而是托物言志,借用那些约定成俗的观念化形象,来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吉祥幸福的期盼。

      正如今年12月12日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王益区地域文化深厚,境内有“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孟姜女传说——孟姜故里,秦人村落;有唐宋时期兴盛的“十里窑厂”的四大名窑——耀州窑遗址;有元末明初的蒙古义王隐避之地——义兴村和杏林村;有红色军台岭、山水王家河……这些,无疑将为王益区的文化底蕴增添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内容。多年以来, 王益区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加快城市转型。真抓实干,创建了国家公共文化体系示范区,举办了多项节庆文化惠民演出和打造了“三大文化品牌”以及举办了两届农民书画展品牌……文化事业可谓欣欣向荣。尤其非遗文化,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文化部门改革创新,紧跟时代步伐,上下团结一心,积极进取。2008年成立非遗中心办公室(王益区文化馆)面向全区调查了30多处非遗线索。整理编辑了多部非遗丛书,并成功申报了四个省级非遗项目——《孟姜女传说》《金属錾雕》《义兴燎疳》《梁家塬跑马》和五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三个区级非遗项目以及建设了三个省级非遗项目传习室。可谓成果突出,令人瞩目。

       此次培训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通过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挖掘了王益区的非遗文化,宣传了王益,受到良好的社会影响。既展现了王益区的非遗文化,又传承了剪纸艺术;同时展示了老一辈民间艺人的剪纸艺术风采。希望此次培训活动能够引起全社会关注和参与、为王益区保护传承非遗文化方面更上一个新台阶。(铜川王益区文化馆:吕运朋 ,曾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