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7月11日至7月19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以“行走乡土,以双脚丈量时代”为主题,由学院副教授王洪喆带队指导,组织14名同学赴陕西省榆林市佳县朱家坬镇泥河沟村开展实践调研活动。
佳县朱家坬镇泥河沟村位于陕西省东北部,毗邻黄河,三面环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当地以红枣种植为支柱产业,有“世界红枣之乡”的美称,村中36亩千年古枣园于2014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同年该村落并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一、踏入千年枣园,体悟风土乡情。实践团通过泥河沟村第一书记慕焕文详细地介绍了解了泥河沟村从如何脱贫摘帽走向今天的乡村振兴,及村内发展形成的三大支柱产业:红枣、文旅与加工业。村支书武江伟、村主任武埃虎等村委会成员带领实践团成员走进村中进行深入交流,对村内景观风光和村情村貌进行了解。次日,实践团与朱家坬镇党委书记贺美玲、镇长张刘军等基层干部进行交流座谈,就当地的基层治理和产业发展等问题展开讨论。贺美玲对实践团的到来表示欢迎,她认为乡村振兴离不开一代代青年的接续奋斗,希望实践团在这里有所收获、贡献和成长,为泥河沟村的发展注入青春力量。二、走进人民群众,记录村民生活。实践团以“信仰之钙”为精神底色,以“学术之电”为目标指引,把专业底色融入贯通于实践,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与特长,深入挖掘泥河沟村红枣文化的传承,用镜头记录乡土风貌,为村庄拍摄以“枣缘文化”为核心的专题片。实践团搭建乡村摄影棚为村民拍摄肖像,记录了村民田间劳作、丰收喜悦、儿孙绕膝等一幅幅生动感人的真实画面,临走前实践团将所有照片都冲洗出来,在泥河沟村入口处布置照片墙,同时将照片挨家挨户递送到村民手中,留给泥河沟村人民作纪念。实践团用镜头定格复兴史,以行动温暖群众心。三、触摸历史变迁,弘扬文明传承。实践团成员从陕北窑洞到田间地头,对当地生产劳动一线的农民进行深度访谈,了解村民在集体化时代参与生产队劳作的历史,以及集体经济在当下的新发展与新变化;从白发老者到求学少年,实践团成员与当地常住村民进行深度交流,访问他们在泥河沟村的生长脉络与家族变迁,以及他们对村落发展的希望与愿景。实践团以田野调查的学术方式为突破口,以深度剖析的实地访谈为主路径,深入基层,走进田野,获取泥河沟村几十年间核心产业振兴与乡村文化传续的一手资料,以青年之笔书写乡村历史,以青年之力传承农耕文化。此次实践团践行新理念、找寻新论断、探索新举措,深入基层,耕读泥河沟村文明,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坚持传承文化,展现青年担当,尽显家国情怀、人类关怀,发扬中华文化崇尚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精神,以实际行动为泥河沟村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