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征文 | 眉县“横渠四句”耀苍穹
   开放时间: 2022-04-18至2022-04-20
   活动地址:
   收费信息:免费
活动详情

图片

如果历史是一个问号,哪里是她迈向强国之路最耀眼的文化座标?如果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个惊叹号,哪里是她源远流长的精神殿堂?如果坚定文化自信是一个破折号,哪里是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最鲜活注脚?没有太多的如果,这一切一切,便藏在陕西宝鸡眉县横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掷地有声的“四句”的精神标识里。其作者,正是“关中士人宗师”张载,世称“横渠先生”。

追寻

横渠是个地理符号,位于陕西宝鸡眉县城东23公里处,横渠是个人物符号,横渠先生指的是北宋大儒张载,横渠更是个文化符号,“横渠四句”是影响中华优秀思想文化的重要学派。春日里,沿着310国道直达眉县横渠镇。这里南邻风景秀美的太白山,北靠东流不息的渭水河,西宝高速穿行而过。这里没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视觉盛宴,没有万条丝缕绿万条的狂野,没有春风杨柳万千条、华夏神州尽尧舜的激荡,没有诗人翻滚情怀那样溢满深情诗意。但这里,是一代关学宗师张载先生著书讲学、传道授业、教书育人的地方。所以,这里展示给人们的春天,像一幅慢慢打开的油画,用一笔笔关学文化和理学文化的风韵和线条,勾画盈盈彩卷,成为开往中国文化自信列车的最美路线。

图片

徜徉在安静的张载祠,满院蕴含着太多的诗意和远方。从东院走到西院,再从西院走到东院,七颗千年古柏苍劲有力,那些印章、书简、砚台和文人墨客留下的千古碑迹,都曾是张载先生“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的“六有”精神和“四为”思想的见证者、亲历者、传播者。 

浅唱低吟为故乡。这座名不经传的小镇,因为孕育了思想丰富精深、意境高远的中国文化“绝句”,蕴藏着一代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理学创始人张载先生的圣贤思想、“太虚即气”的宇宙史观、“一物两体”的辩证思想、“民胞物与”的仁爱精神、“敬德爱民”的道德风范、“大心体物”的宽阔气度、“精思力践”的求实作风、“为政足民”的政治情怀、“躬行礼教”的传统美德和“循序渐进,学贵有恒”的教育思想,传达出东方文明的风采,为中国传统文化绵延不绝树起一座丰碑,也让横渠小镇多了一个文化自信的身份,成为了让人敬重、仰慕的精神殿堂。

铭记

古老的眉坞大地,已经有了春天温婉的弧度。从踏进张载祠追寻先生遗迹的那一刻起,我想,我们会有一段思想深邃的交集。

敬立在先生像前,他负手而立,目不转睛的注视着前方,“俯读仰思”的神情,好像在思索着文化复兴的己命,也好像为眉坞生生不息的精神文明感到自豪。穿越时空,我与睿智豁达的先贤进行了对话。问他,当年(这里指嘉佑二年)赴汴京应考后,为什么要常设酒食款待,询问民间疾苦,提出训诫子女的道理和要求?先生答:虽生官宦世家,但以百姓心为心,立天、立地、立人,明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烙印在家族骨子里的风骨。问他,万物的生死,动静改变,有形或无形,看得见或看不见,都是千变万化的,如何竟能把世间的万象演绎的哲思深厚、透彻纯粹?先生答: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太虚无形,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再问,“四为”的道德风范体现在哪里?先生答:诚明所知,乃天德良知,以生物为本者,乃天地之心也,非见闻小知也。

图片

翻阅先生遗留的经卷,再解读书院里许多牌匾和碑文,从苏轼之诗到谭嗣同之文,从嘉靖帝赐号“先儒张子”到康熙帝手书“学达天”,从启功先生到张岱年先生的题词,我一遍遍唤醒自己,先生所言的为天地立心,立的是公心,立的是为民服务之心;为生民立命,为寻找生命的真意,立的是身体之命,更是精神之命;为往圣继绝学,继承的是磅礴的学术志趣和学术自信;为万世开太平,则将中国文化发展的崇高境界清晰透彻地表达出来,为学在为民,为学在治世,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讲信修睦,安居乐业。

在张载祠里,一砖一瓦,一花一木,都弥漫着先生一生的传奇。少习兵法,饱读诗书,面对边患,拿着《边议九条》拜见范仲淹。因范公一句“儒者自有名教,何事于兵?”先生便胸有“济世”鸿志,自觉调整了人生方向,遍读群书,钻研道学,深悟儒学,最后潜心研究中华传统典籍,真是“识天下之英才而导之”。

图片

先生从政期间,办事认真,政令严明,处理政事以“敦本善俗”为本。辞官回横渠后,买地数百亩,恢复“井田制”,主张社会改革,坚信只要取得人民的支持,就能实现“为万世开太平”的夙愿。“知化则善述其事,穷神则善继其志”,先生的这些政治主张和从政理念,以融于天地、俯瞰苍生的仁行善举,在今天各行各业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成为中华民族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转、为时代明德的精神文明标高。

传承

眉县“横渠四句”耀苍穹。站在厚实的黄土地上,回头看横渠,一方水土养一方历史文化品牌,历经千年,“横渠四句”是中国人信仰之美,使命之重,先贤之志,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文化力量,如刀刻斧凿般深深地印在横渠人的脑海里,水乳交融般地汇入眉坞人血液中,从过去、现在到未来,是无声传承的密码。

根深才会叶茂,源远才能留长。今日,在眉县新的长征路上,传承不是照着讲,而是接着做,这理想之光、这星火之原,这前进的步伐,融入86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呈现出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的繁荣景象,在照亮伟大复兴梦路上的分分秒秒,继续闪耀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同眉县人一道感受时代的脉搏、生命的光彩、为时代和人民放歌。

图片

看吧,立足热土的眉县人,拳拳之心,心系家珍,张载祠里70多岁扫地大妈秒变讲解员,把张载生平、把“横渠四句”讲得清楚明白;80多岁的童秀英老人二十年如一日,亲手缝制并捐赠鞋垫手帕8000余双(条),送到宝鸡、眉县消防救援人员手中,表达自己的崇高敬意;横渠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把革命者李达当作“偶像”,立志长大后报国卫家;横渠人把“承祖业耕读为本,续家风孝悌当先”作为安身立命、修身立德的精神支柱。

看吧,一座有山有水,有人有景,有情有意的眉县,给多少文人雅士留下永远的回忆,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着每一个角落,追求、创新、实干、担当,培养农业企业,建设国家基业,30万亩猕猴桃产业硕果累累。荣获的“全国乡村振兴示范镇”“中国猕猴桃之乡”和“陕西省美丽乡村示范镇”荣誉,洋溢着多少乡村振兴建设者甜蜜的微笑,每一个眉县人的幸福指数美好生活指数都在提升。

图片

看吧,今日之奋进的眉县人,繁衍生息,将历史悠久的文化旅游做到极致,看一看亘古屹立的太白山,感受了父亲山的豪迈和厚重;泡一泡喷涌而出的温泉,感受眉县人特有的热情和温情;听一听文化故事传奇,知道了眉县大地的前世今生;游一游百里画廊、千亩荷塘、西部兰花园等美景,尝一尝太白酒的香醇,感受眉县人喜迎四方客的资源美、人文美、生态美;中国旅游百强县、中国最美小城、中国最具诗意百佳县等“国字号”殊荣,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陕西眉县人以及与这块土地有过情谊的人们,都为做大做强眉县“山、水、文、武、产业、园区、酒业”品牌献智献力,让眉县成为中华大地上熠熠生辉的文化旅游“金名片”。

这一刻,我相信伫立在广场中央的张载先生,看到这万事太平和人们美好的生活,一定会由衷地赞叹:踏遍青山万水,还是俺的家乡风景独好!

图片

作者简介

菊蓉,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宝鸡市作家协会理事,文学作品发表在《人民文学》《华夏散文》《散文选刊》《解放军报》《山东散文》《陕西日报》《秦岭文学》《宝鸡日报》等,散文多次获奖。